同样是江湖丨金庸叹英雄气短总流泪,古龙叹人世无常总流血!

图文/百家人物

“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这句话是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变化而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与江湖,正是相反相对的两极:庙堂是高高在上的朝廷,江湖是辽远的草莽社会。

金庸先生的故事,长叹英雄气短,读罢总是让人流泪;

古龙先生的故事,长叹人世无常,读罢总是让人流血。

金庸写侠客,古龙写浪子,金庸写武林,古龙写江湖,金庸写山河,古龙写天涯;

金庸先生的江湖,说到底还是讲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先生的江湖则是「喝最烈的酒,杀最狠的人,爱最爱的人」。

这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这两人江湖的不同。

金庸先生小说背景,总是以大的社会组织的矛盾为背景。满汉矛盾,宋辽矛盾,宋金矛盾,宋元矛盾,其中又有正邪之争。金庸先生的武侠人物,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冲突中产生的,他必然要面对这样的冲突,金庸先生所要写的,就是在具体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人的可能性。

庙堂,于金庸而言,可能是一种敬畏感,甚至是一种荣誉,可以舍身取义,可以悍不畏死,可以虽死无悔,用眼泪,鲜血,生命来保护,来维持的东西。它的存在,让一切才看起来正常,有序,而不至于变成无法无天的社会。所以江湖再大,武功再高,总有个叫庙堂的五指山,任谁神功盖世,无可匹敌,依然臣服其脚下。其笔下的武林人物,虽处江湖之远,却常有一颗报国之心。像明教、红花会、天地会这样立志驱逐鞑虏。

金庸小说总是融合江湖,野史,国家,人物,情感别开生面,在时代的格局中描写人物的个性,人物的爱恨情仇!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与乾隆!另外描写野史中海宁陈阁老与乾隆的家事!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乃至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鹿鼎记一个个脉络清晰的历史卷轴铺展开来,每一个人物都似乎有所关联。

古龙先生的作品,则基本上没有上述那些社会和历史背景,他抛开具体的历史环境的时空限制,纯粹用感性的笔法直接探入人性,探讨现实人生。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纵然身在庙堂,却内心向外自由自在快意恩仇!笔下最精彩的一个人物——小李探花李寻欢,纵然高中探花,最终依然隐遁于江湖,做一个闲云野鹤。江湖,即是自由。《离别钩》里有世袭侯爷狄青麟和小捕头杨铮的险恶斡旋,所以上官金虹当然会败给李寻欢,快活王又岂能永远逍遥关外?狄青麟当然躲不开杨铮离别钩的利刃,魏无牙又怎么能让小鱼儿,花无缺困守囹圄?江湖,于古龙而言,是一种归宿,是一种存在于人心和人心之间的最高法则。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人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所谓左中右,就是权力斗争,就是庙堂。而这句话,正是金庸小说的写照,有人的地方就有庙堂。

江湖梦,庙堂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两极。你锐意进取,心怀天下,看到的就是庙堂;你避世隐遁,独善其身,所处的就是江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