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曾国藩身边的谋士,受百姓拥戴,而他杀人无数判刑后这样说

我们常说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局势言传身健的重要性,小孩子都善于模仿,他们在年幼不懂事时便会跟着父母的学。但后期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新事物多了,慢慢又会脱离父母的影响。今天我们说的人物和父母在性格上就有很大差异。

这个名叫陈兆棠,父亲名叫陈士杰。陈士杰虽然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没权没势,但从小就知道想要改变家中的境遇,就要靠读书考取功名,才能光宗耀祖。但那个时候科举考试并没有那么容易,24岁的陈士杰好不容易才考取到廷试第一,于是便在京城当了一个小官,官职是七品。

陈士杰过过苦日子,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当官也能体察民情,为百姓做实事。所以陈士杰的付出还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不久就成了曾国藩身边的谋士。得到曾国藩的赏识,陈士杰很快得到晋升,去了浙江当了父母官,而他仍旧保持着为民服务原则,处处都会百姓着想,自然也就受到大家的拥戴。后来陈士杰便辞官回家了,因为当时官场的风气并不是十分好,陈士杰自觉自己不适合在继续待下去了。辞官回家后,陈士杰仍旧到处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是个实打实的大善人。

​而陈兆棠做为陈士杰的儿子,小时候却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不仅学习好,而且还会习武,原本在几个兄弟中最有才气的他运气却不好,参加几次科举都没能取得理想成绩,周围兄弟们各个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里崭露头角。年轻人总是容易走极端,陈兆棠在此时心里活动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

后来已经三十而立的陈兆棠放弃靠考试步入仕途了,选择了走捷径,花银子为自己买了一个四川五品同知的官职。而在上任前,陈兆棠双亲病逝,他只得折返回老家奔丧。等到父母的丧失处理完,这才急忙去了四川上任。一上任就面临一个大难题,当时匪患横行,当地治安非常的差,百姓也都怨声载道,人心惶惶。

于是陈兆棠发挥了自己雷厉风行的手段,采用了极端的手法镇压,凡是有一点嫌疑的人统统杀掉,一个都不漏,就这样在这种残忍的手段下,土匪都消停了,但他的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同僚的赞赏。

后来陈兆棠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岑春煊,在他的帮助下,陈兆棠来到了广东惠州,任职于惠州军务办。而陈兆棠仍旧保持自己宁错杀千人,不放过一人的作风,来了之后便开了整治当地匪患的问题,但是陈兆棠肯本不知道,他上任之前盘踞在惠州的土匪早已经溜之大吉了。

但是陈兆棠给当地每个房族都定了人数,必须交够足够的土匪人数,才能免于责罚。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好人抓来充数。抓回来的人陈兆棠也不过堂询问,也不进行审问,只要数量到了,就一并拉去处斩。所以有史料记载,仅是一个月的时间,陈兆棠就造成当地炒锅三千人的死亡,其中大多数都是无辜百姓。

​陈兆棠的做法显然比当时的土匪还要可恶,百姓们因不堪忍受,纷纷站出来抵抗,状告信写了一封又一封,终于在百姓的压力下,陈兆棠被调去了潮州。惠州百姓脱离了魔抓,潮州百姓的噩梦开始,陈兆棠此时已经杀人不眨眼了,一天就导致三百无辜百姓的死亡。

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陈兆棠好日子也要到头了,后来武昌起义过后,陈兆棠受到了百姓的讨伐,他被绑在梯子上,梯子上还写了大家的状告信“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随之陈兆棠被连开13枪死了。死前留下遗言,是说给儿女们的,他说“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