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淄博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竟隐藏在这里!

从明清建筑谈起……

人们一谈起老建筑常说“明清建筑”,严格的说这种说法是笼统的,或者说相当不严谨的,因为明和清不是一个朝代,明朝(1368-1644)其肇始距今五百年多年,而清朝(1636-1912)其肇始距今三百多年,怎么可以草率的混在一起说呢?

实在讲,我们身边的许多古建筑,整天挂在嘴上的明清建筑大都是清末民国不过百年左右的建筑,还真没几座三百年以上的建筑,更不用说那些遍地山寨版的不堪入目的假古董建筑。

明代完整的代表性建筑在我们身边是不多的,但确实有这样一个建筑,实在是低调而经典的,即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周村区苏李村“王氏家祠”。

名门望族

周村区王村镇苏李村王氏家族,明末清初曾名一时。王教(1530~1612),字子修,号秋澄,今王村镇苏李村人。出身于一个颇有善举的富绅家庭。自幼用功读书,中进士,初授户部主事。五十五岁时主考山西,后又担任考功郎中。因为上疏言事,触怒皇帝,全司官员全部罢黜。 还乡后在家中办起学宫,教子课孙。四方学子纷纷到此游学,一时间形成了浓厚的科举文化氛围。族子孙中,先后出了进士三人,举人四人,贡生五人,监生七人,庠生二十六人。

文渊阁大学士张至发、兵部尚书孙之獬、吏部尚书孙廷铨、监察御史赵振中、户部尚书毕自严兄弟以及刑部侍郎高珩、名士唐赍都曾在此就学。

当时,王教被称为“淄西文学第一人”。著有《铨部文集》。

墙体结构为石头材,顶为灰瓦,

内部为木结构,历经四百多年而稳固依然

王氏家祠名曰“时思堂”,意在时时反思的意思吧。

这使我想起了苏州同里古村的“退思园”。

历史上的两位离休封建官员的反思精神、

做人的格局竟有如此异曲同工之妙。

墙上的碑刻记载,时思堂建于明万历十四年

雕梁画栋今尤在,只是朱颜改 ——没有经过后人的维修,原汁原味

石头雕制的梁托精美、敦厚

王氏祖宗牌位在列,“兄弟三进士”荣耀古今

不到三十平方的房子,四梁八柱木结构用料极其厚重,千年不倒、不朽。

石刻仿木斗拱——出人意料的设计(我是第一次见到)

门前精美的石雕建筑构建

清朝末年的“毕业证”

详细内容请看客您自己读读吧

村中六百年的古槐是这座四百年家祠的见证

作者/周光平

扫描二维码 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