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昭君出塞做了榜样,身在异国,对两国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汉朝和亲公主,朋友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王昭君,昭君出塞。却很少有人知道汉朝的另一位公主,她比昭君早70年出塞,维护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平,可以说给昭君树立了榜样。

她就是乌孙公主,刘细君,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所以人称“江都公主”。刘细君是汉室宗亲,她的爷爷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乌孙公主因远嫁到乌孙而得名,她为中原和西域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汉朝的边境有很大隐患,北方的匈奴是最大的威胁之一。汉初时期,采用的与匈奴和亲的方法,但无奈匈奴屡次违约,两方战事依然不平息。后汉武帝继位,想要用武力平息,结果两方连年战乱,双方损失都不小。与此同时,乌孙借此机会日益强大,发展成了西域的强国,竟然和汉,匈奴三方成了鼎立的局势。

这时张骞向汉武帝献策结交乌孙,“令东居故地,妻以公主,与为兄弟,以制匈奴”的建议,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希望能与乌孙联合制约匈奴,于是就有了刘细君远嫁乌孙的故事。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刘细君踏上了远嫁乌孙的和亲之路。刘细君嫁的人是乌孙国王猎骄靡,她到了乌孙之后,被猎骄靡封为右夫人,而没多久,匈奴也派了宗室女子嫁到了乌孙,被猎骄靡封为了左夫人。

刘细君甚至自己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在乌孙,语言不通,文化不通,生活习惯也都与中原不一样,除了要克服这些差异,还要完成汉武帝要与乌孙联合的策略。匈奴嫁过来的左夫人,意图破坏汉与乌孙的战略合作关系,刘细君处变不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耐心,赢得了乌孙王的信任和乌孙国臣民的尊敬,维护了汉边境的和平。

猎骄靡很宠爱刘细君,只是他已年老,为了她以后的生活,就让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想回到中原,避免这种嫁给夫君孙子的丑事发生。但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后来军须靡就娶了刘细君。之后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便成了王。

刘细君在乌孙生活了18年,服侍了乌孙两代君王,从最初的语言不通,习俗不适,到后面做主后宫,维护了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乌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她所做出的贡献是应该名垂青史的。说她是昭君的榜样一点都不为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