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死后,日军指挥官面对其遗体敬军礼,并下令将其厚葬

“忘不了9月11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包围了马武寨山,四秃子在洞内拿起了手榴弹,直打得鬼子叫苦连天”。这是一首什么歌?来由是什么?歌中的“四秃子”又是何许人也?

不可否认,这首歌曲早已过时,这位人物也名不见经传,但在革命老区阜平,其反映的生动事迹令人肃然起敬,这位伟大的“小人物”广为传颂。

1943年秋,秋风瑟瑟,木叶纷落,4万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阜平一带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他们以阜平城为“据点”,四处搜山,合击村庄,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牲畜家禽洗劫一空,房屋草舍烈焰腾空,灭绝人性的鬼子兵甚至破孕妇之腹、餐生人之肉。

敌人野兽般的卑劣行径,点燃了老区人民奋勇反抗的怒火,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他们埋藏粮食,坚壁清野,配合主力部队寻机歼敌。土生土长的游击队担负起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9月11日,一队鬼子兵气势汹汹窜进距城南庄10里处的易家庄村,烧杀抢掠,但不见一粒粮,不见一个人,心中十分恼火,气得嗷嗷直叫。

忽然,一士兵报告,有大约500百个男女老女正沿着村前的胭脂河向马武寨沟方向转移。指挥官马上来了精神,东洋刀一挥,命令鬼子兵直扑河边。

马武寨山,位于易家庄西南,胭脂河畔,约600米高,山顶地势平坦,而山坡却是怪石嶙峋,野草丛生,许多石洞天然而成。鬼子兵全副武装,沿着河滩直扑正在转移的群众。尾部人员依稀可见,形势十分严峻。

此时,埋伏在河旁马武寨山上执行掩护任务的游击队队长刘应法(又名四秃子)急中生智,命令其他队员赶快去掩护那500名群众。他自己却端起步枪,把几颗手榴弹掖在腰里,抓着野草,攀着岩石,钻入一个天然石洞中。随后,瞄着鬼子兵前进的方向,“啪啪”连续几枪,清脆的枪声在空荡的山谷中回荡。

匆匆行军的鬼子兵,听到枪声马上停下了脚步,所有的目光“刷”地投向那座高山。就在他们疑惑不解之时,“轰——”一颗手榴弹又在空中开了花。

“快,快,八路的有!”几十名鬼子忽喇喇地奔向马武寨山,跌跌撞撞地越过砾石满地的沙滩,爬上崎岖婉蜓的羊肠小路,费尽全身气力才到达石洞下。

望着那石洞,鬼子却傻了眼:洞口距地面虽不高,但石壁上怪石林立,杂草丛生,布满酸枣树,利刺满枝,子弹射不进来,人攀不上。

鬼子见状,从邻近村里搬来一架木梯。一个立功心切的小鬼子争着爬上梯子,一阶、二阶……相安无事,心中窃喜,突然祸从天降,一颗子弹掀了他的脑盖骨,其他鬼子兵见状吓得连忙后退。

鬼子小队长甩手“啪啪”两枪:“哪个后退,立即死啦死啦的!”,

“你,上!”站在最前面的一个鬼子兵在被迫胆战心惊地爬上梯子。忽然,一声枪响送他上了西天,许多鬼子兵惊得面如土色,谁也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小队长气得哇哇直叫:“抓住活的,大大的有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家伙,“呸呸”吐了两口唾沫,紧紧腰带,捋捋袖子,小心地爬上梯子。快到顶时,一块大石头轰然而下,不偏不倚正砸中他的脑袋,只好去阎罗殿领赏了。

时间一分一稍地过去,黄昏将至,狡诈的敌人又生一计,找来一个芦苇席,把大串大串的红辣椒裹在里面,然后用火把点燃掷入石洞中,企图用烟熏出刘应法。可苇席马上被刘应法扔出来。

如此较量几个回合,敌人的阴谋均未得逞。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洞中的刘应法已弹尽粮绝,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

洞里的石块越来越少,饥饿也时时侵袭着他。敌人又发动了一次猛烈的攻击,几个鬼子扶着梯子相继爬上石洞。

刘应法镇静自若,“咔嚓”一声折断枪杆,大吼一声扑向敌人,与敌人展开了肉搏。

一个敌人的耳朵被咬掉,另一个敌人的脑袋开了花,只是刘应法的体力日渐不支,且众寡悬殊,终于力竭被敌活捉。

日军小队长把攒了一天的怒气都发泄到刘应法身上,刀砍斧剁,杀害了刘应法。

据说,当小队长带着刘应法的尸体回驻地向大队长川崎太郎报告时,川崎听完却勃然大怒,啪啪啪一口甩了小队长几个耳光,厉声斥责他:“你这头蠢猪!这样的八路为什么要杀掉?你们这么多人难道不能把他活捉来吗?”然后,他面对刘应法的遗体,端端正正敬了一个军礼,并命人予以厚葬。

刘应法英勇斗争的事迹被边区人民广为传颂,晋察冀文艺工作者据此创作了文章开头的歌曲,为纪念人民的抗日英雄刘应法,反扫荡胜利后,晋察冀边区政府把马武寨山更名为“四秃儿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