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出土一个宝贝银碗,专家看过后说道:碗里写的几个字更值钱

小编年少的时候,也有一段囊中羞涩,辛苦不堪的历史,在那个头顶烈日,腹内肠鸣,一天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打湿的辛苦日子里,小编也有个梦想,那就是能否一锹下去,在地底下挖出一个地窖?那里面藏着黄澄澄的金子,白哗哗的银子,几辈子都花不完——只可惜这个梦想小编没有碰到,1970年,一伙幸运的建筑工人,在西安郊外的何家村,遇到了比小编的梦想还要好的事儿。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当时,一伙建筑工人在西安郊外的何家村施工,其中一位工人一铁锹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就挖到了一个陶坛

子上。莫非得宝了?工人们聚拢了过来,经过小心地清理,在土坑中一共找到两件陶坛子,还有一个小提梁银罐。

闻讯赶来的专家们,在三件容器里,共发现了总计10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的种类非常繁杂,有稀世的钱币,有银铤,有香薰,犀角杯,有舞马壶等等,这些文物,全都是唐朝宫廷所用的珍品,甚至有几件,已经成了一级的国宝。

小编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了,那就是当初在工地挖土,为何挖不到“宝贝”的答案。

因为小编挖错地方了。

何家村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可是距离唐朝皇宫不远的“黄金地带”,那是一个唐朝官吏和富豪的聚集地,想一想,当战乱来临,这帮官吏和富豪逃走,他们会怎样处理带不走的珍宝,当然是埋在地下。

小编挖土的地方,上溯一百年,一千年,甚至几千年全都是没有人烟之地,想在那里挖出宝贝,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在大唐皇宫不远的地方挖土,想挖出宝贝,那是很有可能的。

会选择才会成功,不会选择,想要成功,只有呵呵了。

小编不扯的太远了,咱们还是说何家村的窖藏文物,那些熟悉的文物,小编就不说了,今天说一下您不知道的宝贝:十四两三分墨书折腹银碗。

看完这件文物的名字,估计有100个读者,会有99个懵掉,这件文物的名字也太怪了。

其实小编给您解释一下,它就真的不奇怪。这是一件银制的饭碗,当然,能用银子制作饭碗的人,在唐朝除了皇帝,估计就没有第二“家”用得起了。

唐朝的皇帝很是精明,为了防止太监或者是内侍们对银碗掉包(用自己的小银碗,换掉皇帝的大银碗),工匠交上银饭,皇帝的亲信手下就会称重,然后用毛笔,在碗里写上银碗的重量。

很显然,这个银碗叫“十四两三分墨书折腹银碗”——这就说明,这件银碗重十四两三分。

银碗挺珍贵,因为它毕竟是皇帝的御用之物,可是那位专家的话没有错,银碗里的墨字,比银碗更值钱。

专家第一没喝酒,第二没糊涂,他这样说话,绝对是有道理的,下面小编就给您分析一下,为什么那几个墨字更有文物价值。

首先:他反应了唐朝宫廷内部,对金银器的管理制度,没有墨字,谁会想到宫廷内府会对金银器称重。文物的定义就是记载历史,故此,银碗上记载唐代金银器管理制度的墨字,就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唐朝和当代的度量衡规格不同。这个唐代的银碗重十四两三分,换算成现代的重量,两厢对比,我们发现,唐代的一两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40至43克左右。

这个银碗,就是活脱脱的唐代度量衡,你说它不珍贵吗?

最后:这只银碗上留有墨字,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只银碗没有用过,唐玄宗在当时的兵变中逃出国都,而这只银碗被埋到了地下,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唐玄宗时代,宫廷生活的奢侈(银碗多得用不过来)

目前,这只意义非常独特的银碗,就被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柜中,面对着游客,静静地诉说着历史,诉说着大唐那一段“纸醉金迷”的盛世繁华。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