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的六礼你知道是什么吗,走了哪些程序才算合法

婚礼又叫“昏礼”,古代的时候多于黄昏之时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古代一门完整的婚礼需经过六个环节才算完成。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简称“六礼”。

古代的婚礼历来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是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人物。据《礼记》记载:男女无媒不交。可见媒人的重要性,远在几千年前的周朝之时,媒人为朝廷的一个官职,称媒官。掌管天下万民的婚姻,无论是谁,只要是有了名之后,都要到“媒氏”处等级造册,将名字,出生年月日记载下来。同时督促三十岁的男子,二十岁的女子进行婚嫁,对于一些死了老公寡妇也会登记,让这些人重新进行婚配。而对于一些夫妻之间的纠纷,也负责从中进行调节和最后的裁断。

发展到后来,除官方媒人之外,私媒也渐渐衍生了,私媒没有那么多繁琐的手续,费用比官媒要便宜,程序简便一些,但需要到官府领取合法执照后,才能有资格为双方新人操办婚事。

男女双方在到了适婚年龄之后,双方家长就会到媒人处了解有没有合适的对象,“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和现在的婚姻介绍所一样,媒人会为主人家寻找门第相当的对象,然后去进行沟通。女方家庭初步表示答应,可以进一步了解了,就会进行第一个环节:纳采。

纳采就是送点见面礼,在古代纳采一般都是用大雁。因为大雁天冷的时候就飞往江南,天热了就飞回江北,能够顺应阴阳的变化。就如同一个家庭男子为阳,女子为阴,妻子必须顺从丈夫一样。到了唐代,有时候会用鹅来代替大雁,呈送雁鹅已经成为求亲的一个代名词。

当女方表示认可之后,媒人就会正式询问女方家长女儿的八字,叫问名,也叫做“过小帖”。然后进行占卜,看是否有相冲相克之处。如果占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纳吉。男方正式向女方提亲,将男方的生辰八字告诉女方,也叫做“过大帖”,文雅一点叫“换鸾书”。这也就相当于后世的订婚。

再之后是纳征,男方将婚书和彩礼送到女方家中,一般以各色丝帛为主。之后是请期,由媒人沟通双方的意见,决定最后的婚期。最后一步就是亲迎了(也就是迎亲),也需要媒人在前面引导。

一直到婚礼全部结束,媒人的工作才算结束。今人说“媳妇娶进门,媒人抛过墙”,是不够准确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