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之战时,关羽是大意才失的荆州?其实是关羽用人的失误!

公元219年7月,关羽率领荆州大军围攻樊城。战事前期,关羽水淹七军,在阵前斩杀庞德,逼降于禁,威震华夏。然而在此之后,战事却急转直下,一方面,荆州后方被东吴攻破,将士们无心恋战,另一方面,徐晃率领的大军以声东击西的方式在正面战场上将关羽击败,导致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很多人说,关羽是因为大意才失的荆州,但实际上,这里颇有为关羽开脱的意思,关羽失荆州,原因在于关羽用人的失误。

首先,关羽在发动樊城之战时,曾启用过两个人,一个是糜芳,一个是傅士仁,这两个人是关羽用来坐镇后方,防止隔江相对的吕蒙乘着荆州空虚,出兵强攻。关羽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樊城一破,即便吕蒙率军前来,糜芳和傅士仁也能挡上一阵,到时候他率军赶回,吕蒙也对他也无可奈何。更何况在战事之前,本是大都督的吕蒙还从前线撤回养伤,而替换吕蒙的陆逊不过是一介书生,更加不值得关羽在意。

只不过关羽不仅料错了吕蒙,还用错了糜芳与傅士仁。毕竟这两人本应是攻打樊城的先锋大将,但由于两人在出征前饮酒误事,造成军营中走水,粮草被烧,气得关羽要将两人斩首示众,但毕竟战前斩杀己方将领是为不详,因此关羽除去他们先锋的身份,转而让他们镇守后方。但要知道,关羽在处罚前,曾称他自己得胜归来,定然会对两人进行处罚,试想糜芳与傅士仁在听到这话后,还希望关羽获胜吗?

最让人无奈的是,随军王甫曾提出糜芳和傅士仁两人镇守后方,恐怕会出工不出力,并不保险,可以再让一个人另做监督。然而关羽虽然听到了王甫的建议,却没能听进去,他安排潘浚总管荆州后方的防备工作,却拒绝了王甫推荐的赵累。让人无奈的是,在吕蒙白衣渡江后,潘浚直接就归附了吕蒙,反而是王甫和赵累先后为关羽自尽。

笔者认为,正因为关羽错用了糜芳、傅士仁与潘浚这些本不应重用的人,这才导致了荆州后方不攻自破,使得关羽军队的军心不稳,也正是因为关羽没有善用王甫和赵累这些忠心耿耿的人,这才让失荆州的事情发生。由此看来,荆州尽归东吴,是关羽用人不慎造成的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