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人都写过梅花,独高启的梅花诗写出了最高境界,美得醉人!

说起历代写梅花的诗人,有很多很多。而说起梅花美句,有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 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而最为脍炙人口的怕还是这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而知道这首诗句的作者是谁?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是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作品出处《全唐诗》。

如果说最美,美得醉人得梅花诗,怕还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写的这首《梅花九首》中的其一,高启写的《梅花九首》,九首当中却不见一个梅花字,可见境界之高妙,这九首梅花首首都很美,本文只取其中一首给大家分享,这首全诗文如下:

《梅花九首》其一

作者·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这里的琼姿,是指美丽的容颜,而古诗文中这两个字也常出现,都是指梅花的。而诗人却认为这么好看的梅花,如仙子一般,而她只应该待在神仙居处的地方啊,是谁把这么漂亮好看的梅花带到凡间,在江南载的出处都是的。

诗人起句就是疑问,感觉这太不可思议了。而这种写作手法也赋予了梅花的一种仙子的身份,就像仙子下凡一样,江南处处都是,这江南是该有多美?所以诗人把自己写的梅花与别人写的就区分开来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句可谓是全诗亮点,经典中的经典啊。漫天大学下满了雪山,而梅花正睡在雪山中。诗人将梅花又比作迎风斗雪的高士,不畏严寒的高士。下一句更是对梅花的赞美,清风明月山林中美人姗姗而来。

如果细细品味这句,这句何尝不是诗人另一种境界呢?诗人不畏严寒,迎风斗雪,居住在山中,睡在山中,只为了等待那清风明月树林下美人姗姗而来。可想诗人是多么执着,不畏严寒,只为邂逅一位美人,即梅花。有美人陪伴,再冷,也不冷了吧?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即便是再冷的寒风,吹着她,这里诗人不用吹,却用“依”,说明寒风也喜欢“她”,这里“疏影”,是指梅花,她也不畏严寒,跟翠竹一起迎风跳舞。萧萧:就是指风声。

“春掩残香漠漠苔,”漠漠:云烟密布的样子。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春天想掩盖她残香都显得有些不忍心,山上慢慢布满青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这里的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何逊是最早咏梅花的人,他的诗句:免园标物序,惊世最是梅。衔霜当路发,眏雪似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凤台。朝洒厂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这里诗人感叹自从诗人南朝梁诗人何逊去世后,这世上边便没有什么好的咏梅花诗了,可想诗人这句是对前人所有的梅花诗否定,只喜欢何逊的梅花诗。

诗人这种性格,敢说敢言,也是诗人高启的命运不幸之一。这句难免会引起不少后人的说法,但是我们都要向好处看,诗人这句也是对自己写梅花诗的自信,也是对何逊写梅花诗的热爱。

“东风愁寂几回开。”自从何逊去世后,这东风都为梅花感叹寂寞,何逊去世后又不知梅花开了多少回呢?可世人为何都没能写出何逊那样的咏梅诗呢?

所以说高启这首梅花诗,很独特,诗人襟怀的高洁在这首梅花诗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首咏梅梅花简直就是把梅花给写活了。尾句更像是梅花在对世人感叹,何郎去世后,就没有人再来歌咏我,赞美我,即便有,我也觉得没何郎写的好。

可想诗人高启,将梅花和何郎写了知己了,而诗人借此也想做一回梅花的知己,他成功了,是即何逊去世后,第二个称得上梅花知己的人。

本文原创作者高国启,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