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知朱棣会反,为何还传位给朱允炆?这要从西周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穷二白的农民到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丰功伟绩。但是因为诛杀功臣,朱元璋也是留下了骂名。很多人都非常疑惑,这么一位英明神武的人物,为什么在选继承人上会出现问题,没有选择骁勇善战的儿子朱棣,而是隔代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后世对此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其根本原因却让人很无语。

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朱元璋认为嫡长子继承制才是正统的继承制度。我们都知道朱元璋重视儒学,建立明朝后就恢复汉文化和汉制,而从西周开始的嫡长子继承制不止是因为嫡长尊卑被认为是皇权专制下的正统,儒家中的仁、孝、悌也被认为和嫡长子继承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符合家族伦理的需求,而且嫡长子继承制确定了储君的人选,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为争夺皇位而产生的骨肉相残,因此在封建制国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嫡长子继承制当做正统。

朱元璋也是因为如此,因此一直将嫡长子朱标认为是唯一的继承人,他希望可以为明朝的继承制度建立一种秩序。朱标性格宽厚,仁孝,辅政的能力也丝毫不差,而且他和很多开国大将的关系都很好,也许朱标不会带领大明开疆拓土建立不朽的伟业,但是作为休养生息的守成之君,朱标却能做得很好。

可是朱标却过早的病死了,历史记载“因风寒而毙”。而朱元璋马上就以“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的理由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对外公布的诏书写的很明白“皇孙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朱元璋不止自己认为朱允炆继承皇位有着正统性,他觉得全天下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朱棣虽然能征善战,但是因为他和朱元璋太像了,所以作为太平年代的守成之君,朱棣不够宽厚仁慈,而且和当时儒家大臣的关系也不太好。而朱棣本人也是身份存疑,很多人都说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朱棣就算是嫡子,他也还有两个兄长在世,论嫡还是论长都轮不到朱棣继位,因此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想过立朱棣为皇太子。

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允炆的地位,不惜在晚年大开杀戒,蓝玉案牵连了一大批的武将,武将可以开疆拓土,而文臣则用来治世,朱允炆登基后身边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没有什么善战的武将。

朱元璋也许感觉到了朱棣的威胁,曾经在临死前下诏让朱棣进京,可是却被朱允炆挡了回去。也许这是朱允炆能够留下朱棣最好的机会,但是却被他错过了。后来就发生了靖难之役朱棣夺了皇位,朱允炆也从历史上神秘消失,留下众多谜团。

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