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袁绍二子,陷高句丽国都,“恃远不服”的公孙康究竟是何人?

作者:李力,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在三国时期,一提到“公孙”二字,人们立刻会想到威武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但是在三国时期,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公孙”,就是公孙康。

东汉辽东地图

公孙康,是东汉末年辽东地区的一方诸侯,其实他跟“白马将军”公孙瓒没什么关系。因为非常明确,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公孙康是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他们两个地方相隔了近500公里。

如果一定要在公孙康和公孙瓒之间拉扯点关系,那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对外折冲御侮的英雄。公孙瓒曾打得鲜卑、乌桓等北方胡人闻风丧胆;公孙康则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了它的都城。这个高句丽,就是在隋唐时期数代人拼尽全力征伐的国家,就连雄才伟略的唐太宗也在高句丽吃了败仗。

袁绍(网络图)

公孙康还有一件为人所熟知的事情,就是杀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将他们人头送给了曹操,后来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这个左将军可是个重号将军。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左将军,就是刘备刘玄德了。刘备在“三顾茅庐”时的自我介绍说的就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由此可见这个左将军的分量了。

隆中对(网络图)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

2.陈寿,《三国志》。

3.司马光,《资治通鉴》。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