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远嫁前曾与一位王爷有过恋情,其母曾向贾母求婚

乍然一见标题,看官们定然不解,且又愤怒。这也太敢想太敢写了。红楼梦里的探春,一直待字闺中,纵然嫁人,嫁的也是走水路远在千里之外番邦之域,怎地又和一位王爷扯上关系?

罢了罢了,不看、不看了。

呵呵,别急,且容我一一叙来。让我们从红楼第71回看起。熟悉红楼的人都知道,贾母宠溺两个玉,宝玉和黛玉。可老太太也宠别人。凤姐儿,老太太就宠。探春呢,老太太的亲孙女儿,自然也宠。老太太心心念念要让两个玉儿在一起。老太太也想让仅比黛玉小一岁的探春,得个好归宿,天底下做祖母的,都有这个仁慈的心愿。

于是乎,红楼71回里,贾母八十寿宴,贾政特地回家操办,一家子团团圆圆,那元妃还在受宠之中,也从宫里赏赐了许多东西。贾府的世交贵戚们,也就逐一地登场了。不外乎是都是些老朋友老亲戚。上回秦可卿丧事、贾敬丧事,都出现来往过好几回的,熟面孔。

那书里介绍“宁国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位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

这交代的算很详细了。从文中我们知道,北静王是和王妃一起来的,南安王太妃也是和儿子南安郡王一起来的。入座的时候,更有“锦乡侯和临昌伯的诰命陪客”。从文中的信息我们得知,北静王是有正妻的,但南安郡王却未有妻室。彼时贾府还未衰落,外面看着还是鲜花着锦一般,且又有元春撑门面,那些王公贵族也不敢怠慢。

正值贾母八十大寿,这种重要场合,若南安郡王已娶妻室,相信必定跟随,这是礼数,但跟着南安郡王一起来的,只有他的母亲。

书中的北静王妃等其他诰命不发一言,唯独这南安王太妃 ,戏却有点多。与贾母叙话,开场白是拿宝玉问话,由宝玉引出他的一干姐妹。貌似家常,实则有心。三言两言的,就提出要见贾家的姑娘们。

贾母何等聪明,立刻悟出老太妃的用意。贾母便嘱咐凤姐“把史、薛、林四位小姐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彼时湘云已经有了人家,且又是南安太妃熟悉的,“你在这里,听我来了,还不出来?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这是玩笑。如太妃看中了湘云,相信早去提亲了。

薛家的小姐,有两位。一宝钗,一宝琴。宝琴也有了人家,梅翰林之子。余者,宝钗黛玉探春,尚未婚配。那南安太妃见了后,都细夸了一回,“都是好的,不知叫我夸哪一个的是”。

可见,南安太妃趁着贾母寿宴,就是来贾府相亲的,她为儿子相亲。贾府的小姐们,也在门当户对之列,她必然要逐一看过的。倘若不是相亲,何以那邢夫人心里会不快?只因那么重要的场合,贾母未曾叫迎春露面,贾赦的这一房彻底没戏。

第71回,我们无法预知南安太妃看上了谁。但我们知道,宝玉既和北静王交好,自然也与南安郡王交好。在他们的小圈子酒局里,时不时的,还会提及各府的内眷。贾府四春,素来有些名声。连冷子兴都知道,何以南安郡王不知?况贾府三小姐和宫里的元妃娘娘同出一父。做姐姐的,出众到成为皇帝的宠妃,那当妹妹的定然也不差吧?

年轻的南安郡王肯定好奇。况探春又手巧,给宝玉做的鞋,宝玉必然穿在脚上,出门赴宴会客,不在话下。那宝玉知探春喜欢一些外头的小玩意儿,也是倾心倾力为她买回。那些心爱之物,兴许就藏于衣袖,放于锦囊之中。

南安郡王定也注意到了。稍加询问,想那宝玉必用自豪的语气,告之:鞋靴,这是他家中一位妹妹做的。小玩意儿,是她的喜好之一。余者,她是琴棋书画、女红针线,无一不通。更难的是,刚强自爱,容貌尚且在其次了。

虽说在外不宜提及未婚女眷的名讳,但宝玉乃性情中人,得意了,也就说出口的。南安郡王和宝玉接触多了,兴许连探春的诨名“带刺的玫瑰”都知道,如此更好奇了。因好奇,回家必然咨询母妃,由母妃出面牵线。

再则,那宝钗是薛家的姑娘,贾府的亲戚;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儿,姓林。俱不是贾府的正主儿。唯有探春,于血脉上和元妃最近,是元妃同出一父的亲妹妹。抛开嫡庶之论,她是贾府身份最高贵的小姐,南安太妃取中她,理所当然。

更妙的,红楼第70回里,就有隐伏。其结尾处描写探春放的凤凰风筝,天上也有一个凤凰。众人笑说“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那凤凰渐近来,遂与探春的凤凰绞在一处”。两个凤凰,天生一对。其义,不言而喻。这是隐喻,南安郡王看中的人正是探春,心仪于她,想主动靠近。

想必,到了后来,宝玉再送给探春的那些玩意儿,实则都是南安郡王精心挑选的。而宝玉也有意无意地,玩笑地说出口,探春心领神会。身为女子,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她通过哥哥宝玉这个平台,尽最大可能让外界的优秀男子知晓她的存在,不放弃任何一丝改变命运的机会。

若成,这自是一桩门当户对的佳话。那邢夫人闷闷不乐的正是:妯娌王夫人已有一个女儿入宫当了皇妃,再有一个当了王妃,那自己这一房更不受待见更受忽视了。事关利益,她焉能高兴?

怎奈何这桩亲事,兰因絮果。到底这中途有人破坏,文中写道“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

这便是从天而降的圣旨了。因朝廷战败,需贵戚之女和亲,这任务就落到了南安太妃的头上。她不敢不遵。最终,被迫改收探春为义女,远送出嫁,断了南安郡王的一意痴想。

奴去也,莫牵连。

我走了,再不要想我,任何牵挂也不要有。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前生的五百次回眸,只能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

今生能遇见,亦然是有缘。

作者:拨弦的人,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