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口吃将军,竟使姜维屡战屡败,再也没能于西北战场得势

邓艾(?-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唐河西北)人。邓艾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他从小为人放牛。邓艾长大后做了都尉学士,由于他说话口吃,没能当上什么要职,只担任个看田的小吏。

邓艾虽然身份卑微,却胸怀非凡大志,努力钻研兵法。每到高山打泽之处,他总要仔细察看地形,指点说哪里可以扎营,哪里可以屯兵。旁人见他贫寒小吏居然效法大将指指点点,都讥笑他,邓艾毫不在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邓艾见到了当时的太尉司马懿。司马懿与邓艾交谈,对邓艾的才学大为惊叹,便聘他做了自己的僚属,后来升为尚书郎。司马懿当时正打算广垦田地,积蓄粮草以筹备军资,便派邓艾去各地查看情况。

邓艾仔细考察之后,认为应当修建河渠,引水灌溉,才能提高农田产量,并可利用水道运输军队物资。邓艾向司马懿提交了《济河论》,阐述自己的主张,建议司马懿效法曹操,分兵屯田以积蓄军粮,在淮北南驻兵五万屯田,六七年后,可积蓄三千万斛粮食,以便顺利伐吴。

司马懿对邓艾的建议非常赞赏,于正始二年(241)大修漕渠。漕渠修好之后,每当东南边境有事,魏军便可乘船直达淮河,长江,沿途军粮供应充足,再也不必从陆上运兵,运量草而耗费人力物力了。

不久,邓艾被任命为南安太守。南安(郡治在今甘肃陇西东南)位于曹魏西北战区,是常年与蜀汉交兵的战场,自幼喜好兵法的邓艾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战争舞台。曹魏嘉平元年(249)邓艾与征西将军郭淮一同抗击蜀汉将军姜维。

姜维率军退去,郭淮打算向西去进攻羌人,邓艾提醒他说:“敌人撤走不远,很可能去而复返,应当分出军队防备万一。”郭淮便留下邓艾驻守白水北岸。三天之后,蜀汉果然去而复归。

最终姜维的偷袭计划落空,由于战功卓越,邓艾被封为关内侯,加讨寇将军。曹魏正元二年(255),因为在抵御吴军入侵的战争中再度立功,邓艾被晋封为方城乡侯,安西将军。不久,姜维出兵攻魏,在洮西打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数万魏军战死,西北战局危在旦夕。

邓艾跟随魏国大将军陈泰赶赴西北,击退了姜维。魏军将领都认为姜维经此挫败,已经势穷力竭,不会再出兵东进了,邓艾却反对说:“洮西之败,不过是小败,姜维狡诈难以对付,他一定会再来攻打我军。”

果不出邓艾所料,姜维不久又率兵向祁山大举进攻,他看到邓艾早有准备,便回军进攻南安,邓艾据守武城山,双方争夺有利地形。激战过后,邓艾打破姜维,声威大震。

甘露元年(256),朝廷特意下书嘉奖,任他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邓侯。此后,姜维多次进攻魏国都被邓艾击败。任凭姜维骑兵百出,邓艾总能料事如神,先其制敌,竟使姜维屡战屡败,再也没能于西北战场得势。

参考文献:《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