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后期能够拿得出手的一流名将,只有这五位,其余都是浮云

金戈铁马、征伐不止的三国时代,造就了太多的一流名将。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三国后期的名将明显少于前中期。作为三国当中实力最强的魏国,亦是如此。尽管魏国有着强大的人才基础,但其后期名将匮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通过《三国志》等相关史料的记载,曹魏后期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一流名将,只有以下五位:

第一位:邓艾

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纵观邓艾一生,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邓艾与姜维,好似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互有胜负,相爱相杀。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高远的战略头脑。在历次作战中,他总能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事实上,邓艾的军事才能在曹魏后期堪称首屈一指。他的辉煌战绩和显赫战功,足以称之为一流名将。

第二位:郭淮

字伯济,三国时期魏国后期名将。

东汉末年,郭淮被举为孝廉,先后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司马。征西将军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得以稳定局势。

曹魏建立后,郭淮获封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郭淮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250年),升任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

事实上,郭淮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屡破诸葛亮和姜维的数次北伐,有效拱卫了曹魏政权的西部战线。魏国第三位皇帝曹芳对其赞誉道:“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第三位:钟会

字士季,魏太傅钟繇的幼子。他在魏国官居要职,是三国后期魏国重要的策臣与谋士、制定伐蜀计划并参与灭蜀之战的智将。

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又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

可以说,在魏灭蜀之战中,钟会功不可没,足以堪称一代名将。

第四位:满宠

字伯宁,三国时期魏国后期名将。

他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后转任汝南太守,并开始参与军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满宠随曹操南征,参与了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

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继位,升满宠为扬武将军。不久,因满宠在江陵击败吴军有功,改拜为伏波将军,驻军新野。曹叡在位期间,满宠转任到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屡有功劳。

事实上,满宠的军事才能在后期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他镇守曹魏南部战线,多次抵御东吴的进犯,有效地保卫了曹魏南部战线的安全和稳定。郭谋对此评价道:“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余年,有勋方岳。及镇淮南,吴人惮之。”

第五位:郝昭

字伯道,三国时期曹魏后期名将。

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司马懿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年初,张郃在街亭之战中获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同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战后,魏明帝下诏褒奖郝昭善于守城,并赐爵关内侯。

事实上,郝昭于陈仓抵御诸葛亮北伐是其一生最大的亮点,也奠定了他成为一流名将的基础。

由上观之,上述五位曹魏后期名将,个个屡立奇功,个个功勋卓著。毫无疑问,他们是三国后期的杰出名将,也是三国时代留名后世的英雄人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