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下人的一番话,直接道破了宝黛姻缘没有成功的原因

古训“贫不择妻”,但一些富人子弟婚配其实也很难,红楼梦里宝玉的婚姻就是如此。因为“衔玉”而生,自小就受众人关注,贾母、王夫人甚至元春都寄予其振兴贾府的希望,也包括其婚事。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宝玉婚配主要来自两方,贾母为代表的木石前盟、王夫人支持的金玉良缘。

贾母在女儿贾敏去世后,马上派人去扬州接了黛玉,在贾府里,给了她万般宠爱,为了其未来,很小时候就让其与宝玉一屋同睡,一桌同吃,其营造的木石前盟也被众人看在眼里,其肚子里的蛔虫凤姐就曾当众调侃过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呀!”(脂砚斋评,宝黛姻缘上下皆知)。

但宝玉母亲王夫人,却不喜欢黛玉,尤其是自己的侄女宝钗进贾府后,竟公然操作起金玉良缘来。为阻止王夫人阴谋,贾母不惜在清虚观公开表达了自己对宝玉配偶的标准:无需财富门第,只要模样性格儿。且向众人表明自己要做主宝玉婚姻。

为了侧面敲打王夫人甚至薛姨妈,其还借宝琴进府来施压。可惜固执冷漠的王夫人,对此视而不见,其中缘由,木旦鸠兹认为固然有宝钗黛玉个性血缘缘故,深层次还应该是贾府的财权。

作为当事人的宝玉,尽管流连闺阁,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其心眼里只有“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并与黛玉产生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说“你死了,我出家去。”

那宝玉最终为何没能迎娶黛玉呢?其实这两个下人的话一语道破。

首先是贾琏心腹小厮兴儿。其曾对尤二姐三姐聊到宝玉婚姻时,直言,“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 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在小厮等下人眼里,宝玉心中所属就是黛玉,只因黛玉年龄和身体缘故,贾母还想再等一等。木旦鸠兹认为,兴儿只看到表面,深层次还是王夫人缘故,王夫人如果心里不接纳黛玉,贾母即便强行木石前盟,黛玉未来也是堪忧的,所以老太太其实在等王夫人的表态,毕竟没有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尤其在古代封建社会。

那王夫人到底有没有表态呢?有,在抄检大观园时,曾愤愤地对众人说,“我通共只有一个宝玉,难道叫她们带坏了不成?”

其表面指晴雯、芳官、四儿,内地里还是黛玉。

其次就是黛玉丫鬟紫鹃了。其在贾母异常宠爱宝琴时,下了一着险棋,用“林妹妹回苏州”的话试探宝玉。结果宝玉的呆傻,让众人意识到宝黛难分。此后薛姨妈果然退让了,不仅“爱语慰痴颦”,甚至认起黛玉为干女儿来。

即便这样,慧紫鹃还是表达了她的担忧,“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

即贾母在世还好,一旦有不测,那宝黛姻缘就完了。

果然一语成谶,80回后,元春失势暴卒,贾母随之病倒,“媳妇熬成婆”的王夫人,趁机操作起金玉良缘来,并对黛玉施压,逼其嫁北静王。在王夫人“风刀霜剑严相逼”下,黛玉选择了上吊自杀。

在外的宝玉得知消息,回归大观园后,立马呆傻了。为冲喜且糊弄宝玉,王夫人决定迎娶宝钗,尽管在宝钗照顾下,宝玉渐渐恢复神智,两人过了一段“举案齐眉”的生活。

但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终出家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