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原本不应该发生,也不会持续八年,此人让形势完全逆转

古代很多的动乱对于各自王朝都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政权北部的动乱更加严重,虽然像汉朝初期的七国造反,对于汉朝而言算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其他时候绝大部分都不会是这样的情况了,尤其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更是将原本繁华的大唐,直接带入了深渊中,其实这样的一场叛乱,原本是可能避免的,而且就算是发生了,也不应该产生这么大的危害,也不会足足持续七八年才结束,只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人而发生转变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叛乱发生的主角安禄山,这个人是一个胡人,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出身,而且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最底层的小混混出身,直到年近30的时候,才正式加入到唐军之中,成为了当时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部将。后来由于这个人作战是十分勇猛的,也就屡次获得了战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成为了张守珪的义子了。

后来这个张守珪因为犯错被贬值,并且一年之后也就去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安禄山也就获得了朝廷的重用,成为了一个中级的将领。后来就是凭借着自身的战功,不断获得晋升,最后竟然成了三镇节度使,掌控了唐朝边军的三成的力量。

唐朝自来都是有着武将回到朝廷中间担任宰相的传统,太宗麾下的很多武将都是这样的待遇,像李靖和侯君集都是这样的情况,而在唐玄宗的时候,很多曾经在边疆立下战功的武将,都是会来到朝廷成为宰相的,可以说在唐朝是真正可以做到出将入相的,而这个李林甫为了能够长期担任宰相,也就建议皇帝重用胡将,这样像安禄山这样的人才能够身兼三镇节度使。

李隆基就没有就发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吗?他确是发现了,甚至还想敲打一些这个人,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晚了,因为他起兵了,如果玄宗的这个举动能够早两三年的话,将安禄山调回京城或者调到其他的节度使任上,这一切应该就是会避免的。

而在战争发生之后,又是这个李隆基帮助了安禄山,这才让这场战争前后足足持续了八年的时间,而这个举动就是先后杀掉了手中的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然后又让哥舒翰放弃坚守潼关,要去和叛军决战,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不得不放弃长安,逃奔蜀地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虽然安禄山虽然进展顺利,但是在攻占山西的时候已经受到挫折,这个时候他的后方也就是那一带已经受到唐朝将领的攻占,后方也是不太稳定的,如果安禄山不能够攻占潼关,那么长时间下来粮草后勤也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唐军拖得起,安禄山却想要速战,如果没有李隆基的瞎指挥,等到叛军粮草不济的时候,唐军开展大反攻,那个时候最多两三年的时间,也就能够彻底消灭这些叛军了,可惜这一切都被李隆基葬送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