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一人应该落榜,这位大将应该排名在张飞前

许多人知道刘备手下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这五位都是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人们却不知“五虎上将”的说法只是小说家言,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并非真的历史。

历史上,刘备仅封了四名上将,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此前,刘备只是汉献帝所封的左将军,关羽、张飞二人不过中郎将而已。按汉制,最高军衔为大将军,其次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此三种军职只有皇帝可以任命;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控制权,自为汉中王。数十年颠沛流离,刘备据有益州之后,终于拥有了与曹操、孙权争雄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可以扬眉吐气作人了。在成都,刘备大封功臣,只是他的名号仅是汉中王,所封军职最高级只能是前后左右四将军。

关羽、张飞属于最早追随他左右的元勋级别人物,受上赏自然是情理之事,黄忠虽然加入刘备集团晚,但是随刘备入川的主要将领,而且在争夺汉中这一战略要津的时候表现抢眼,宝刀不老,阵斩曹操大将夏侯渊,为刘备据有益州北面门户立有殊勋。夺取汉中,刘备势力进可攻、退可守,汉中对于刘备来说志在必得。而且,汉中是汉高祖刘邦称王发迹之地,政治意义非凡,刘备急于在此穷乡僻壤称王,正是意在向世人宣扬其汉室正统。

如果说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是乐昏了头,那么封马超为左将军则完全是出于平衡各方政治势力的需要了。马超加入刘备集团,完全是穷途末路、无奈的选择。马超来投附时,正是刘备围成都的紧要关头,他的出现彻底摧毁了成都军民的抵抗意志,成了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马超虽然落魄,但其家族在西北地区仍有着巨大影响力,刘备封马超为后将军,不过是想着有朝一日兵出汉中,夺取关中,利用借重马超家族势力而已。

刘备作了汉中王,割据一方,政治军事上了一定规模,有了可以和曹操、孙权掰手腕的实力。刘备是个野心家,他并不满足于偏安一隅,他要的是一统江湖惟我独尊。基于此,刘备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团结有限资源,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凝聚人心,为己所用。

只是刘备百密一疏,忽略了心腹大将赵云的感受,只是封了他一个翊军将军的安慰奖。众所周知,赵云在刘备集团中,其身份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也是与刘备“食则同器,寝则同席”的亲密战友。

赵云在长坂坡百万军中浴血奋战,护得阿斗周全;又曾孤身犯险,于浊浪滔天的江中截夺阿斗。可以说,没有赵云,也不会有后来刘禅的四十多年偏安一隅了。

对于刘备这样的人事安排,许多不谙政治的人都表示了不满,《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干脆杜撰出了个“关张赵马黄”的五虎上将,还自作主张地将赵云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后,力压马超、黄忠二人,排在了第三位。“五虎上将”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三国志》。陈寿对赵云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因此在作传时,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个人以为,如果非要将刘备手下的将领排个五虎上将榜,排名应该是这样的——关羽、魏延、张飞、赵云、黄忠!

马超因为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并无尺寸之功,被淘汰出局。魏延则力压张飞、赵云、黄忠三人,排名仅在关羽之下。

理由如下:刘备在劳师靡饷夺得汉中之后,安排何人镇守汉中就成了所有人猜测的热门话题。许多人认为张飞是首选对象,张飞“亦以心自许”。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刘备却任命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消息传出,“一军尽惊”。刘备集团所控制的地区,除了老巢益州,最重要的就是荆州与汉中二地了。荆州由关羽坐镇,汉中是进入益州的北方门户,试想如果派马谡这样的人物去镇守,结果只能是令曹军长驱直入蜀地了。因此,镇守汉中的大将,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关羽。

历史证明,刘备确实有识人之明,当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慷慨陈辞:“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众咸壮之”历史证明,魏延并不是吹牛皮,在他的镇守下,汉中固若金汤。虽然魏延后来被污以反名死于非命,但不可否认,在蜀汉政权中,他的军事韬略是出类拔萃的,远在赵云、马超、黄忠之上,甚至凌驾在关羽之上,将他排在第二位,是名至实归。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