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刘邦唯一不动的异姓王,他的封国还传了5代,其中原因有三个

我们知道,当年刘邦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一口气封了8个异姓王:张敖为赵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韩信封为楚王,彭越封为梁王,韩襄王的后代封为韩王叫韩王信,把英布的岳父吴芮封为长沙王,燕王卢绾。

但随着天下的逐步平定,刘邦开始了有计划地铲除异姓王的行动,改由刘姓宗室为王。

首先是燕王臧荼。他曾经跟随项羽入关。项羽封王时,借口臧荼功劳大,封臧荼为燕王,将原来的燕王韩广迁为辽东王。韩广不服,被臧荼打败。刘邦打败项羽后,臧荼因拥立刘邦为皇帝仍被封为燕王。不敢对于这个臧荼,刘邦时一直不放心的,而臧荼对刘邦也不怎么忠心,所以,刘邦称帝几个月后,燕王臧荼就反了。但被刘邦擒击败,最终斩首示众。之后刘邦又将卢绾为燕王。

燕王臧荼去世后,刘邦将目标对准了韩信。韩信我们太熟悉了,刘邦的头号功臣,但正因为此人功劳太大,以至于刘邦不得不杀之。

韩信被杀的同时,韩王信也被杀了。韩王信是原来韩国的后裔,楚汉相争时站在刘邦一边,刘邦当皇帝后,被封为韩王。起先韩王信的封地在颍川一带,但刘邦担心韩王信日后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北方胡人的名义,把韩王信迁到太原郡,都城是晋阳。这样韩王信发现刘邦对自己已经不再信任,于是投靠了匈奴。刘邦听说后,十分愤怒,于是带兵灭了韩王信。

韩王信被杀的一个月后,彭越也被灭三族。彭越根本就没想造反,只不过在刘邦御驾亲征平息叛乱时,称病不肯从军。至于为什么,可能他想保存实力,但这顶多也只能算消极怠工,却被以谋反的罪名逮捕。

彭越被杀后的四个月后,感到不妙的淮南王英布谋反,英布我们知道,跟着项羽的。所以,这个人就不是一个老实人,所以,看到苗头不对,于是主动反了刘邦。最终被刘邦击败,死的很惨。

英布死后,刘邦对张敖下手了。张敖是赵王张耳的儿子,汉帝刘邦的女婿,鲁元公主的丈夫。公元前202年,汉五年,张耳逝世后,张敖继承父爵做了赵王。他对自己的皇帝和岳父,极尽臣子之忠。但刘邦对他却十分无礼,甚至开口就骂。

这就引起了赵相贯高等人的不满。他们去见张敖,鼓动他造反。但张敖死活不同意。没办法,贯高他们决定私自行动,不过还没行动,事情就败露了,刘邦知道了这件事,张敖、贯高同时被逮捕。尽管经过大规模的牵连追查证明张敖不知道这件事,但最后张敖还是被削去了王号。接着刘邦宠姬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

赵王张敖死后,燕王卢绾自知不能善终,就逃到了匈奴,一年后死去。至此,刘邦人生也到了尽头,而他所封的七国八个异姓诸侯王几乎都被消灭。最后只剩下长沙王吴芮一个。那么,长沙王吴芮为何能够得善终呢?

吴芮据说是春秋时吴王夫差后裔,他从小聪颖好义,胆识过人。而长大后的吴芮面对家乡兵荒马乱,盗贼横行,于是组织了一支队伍,保卫四方乡邻。他18岁时统领的军队就达1.7万人。

后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各地纷纷响应。吴芮也组织武装起义响应,配合项羽、刘邦反秦。灭秦后,项羽封他为衡山王。在楚汉之争中,吴芮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拥护刘邦,灭项后被封为长沙王。吴芮死后,他的儿子吴臣继位为王,吴臣死后,子哀王吴回继位。吴回死,子共王吴右继位。吴右死,子靖王吴差继位。吴差于文帝后元七年死,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那么,长沙王吴芮是如何做到善终,而且封国还传了五代人的呢?

首先,吴芮清楚自己的地位,没有扩地野心,而且去世的早,公元前201年就病逝了,年仅四十岁。他的儿子吴臣袭爵为长沙王。吴臣比起他爹吴芮,威望上就差多了,他完全是因为子承父业而成为长沙王,能造反的可能性就太低了,对大汉基本没有威胁。

其次,吴芮做人低调。吴芮活着时候也深解刘邦的担忧,所以,受封长沙王以后,只把大儿子吴臣留在身边,把最小的儿子吴元安排到老家去,其他儿子让他们四散发展,而且吴芮还把自己的精兵调给荆王刘贾,把自己的土地送给刘邦的子女,完全是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就算英布造反,投奔长沙国,吴臣并没因为他是长沙国的女婿而包庇,而是诱而杀之。这一点深得刘邦喜欢。

最后一个原因是长沙国的地理位置。新生的汉朝政权,需要吴芮屏障、号召百越。吴芮所在的长沙国,位置在现在的江西、湖南一带,东边是吴国、西邻蜀国,南部就是越、闽、粤等地。当时,这些地方还属于教化不够的地方,中央政权只是名义上对他们管辖。吴芮在百越做了很多事情,刘邦需要他安慰那些百越之地。

所以,从刘邦来说,保留这个异姓国,对天下有利,取消了这个异姓国,反而对新政权不利,必须保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