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是否有收藏价值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转钱银,于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发挥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发明了封建社会里最终一个光辉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戴“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欢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反面的满文比较杂乱,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

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面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巨细也有不同。

乾隆继位后,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

乾隆四十年时,私铸情况日盛,各省官员出现盗铸,政府对此无计可施,加上云南铜产量逐年递减,导致铜价飞涨,铸钱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距离清朝的时间越来越长,存在世上的乾隆通宝越来越少,乾隆通宝价格相比于前些年提升了将近二十倍。

“乾隆通宝”当时发行时间较长,铸量极大且加之流传至今时间较短,所以多数价值低廉。但乾隆的雕母和母钱因流传数量极少,现在以是收藏家们青睐的对象,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