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夺取汉中后为何不攻打益州?人力毕竟难胜天

在正式攻打汉中前,曹操急需加强对许昌的控制。绝不让人们利用汉献帝的旗帜,突然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于是,公然支持汉献帝的议郎赵彥被曹操杀掉了。

杀死赵彥,彻底激化了曹操与汉献帝的矛盾。以致于曹操都不敢再去拜见汉献帝了。“曹操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没人说,但大家的心里恐怕都是这样想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汉献帝一个想不开,曹操有可能像尔朱荣那样身首异处。

公元218年正月,太医令吉平等人率党羽一千余人火烧丞相长史王必的兵营,用箭射中他的肩部……

曹操封王以后,吉平等人还能联络一千余人发动突然袭击,差点把曹操留守许昌的最高军政长官杀死。大家总以为汉献帝被曹操欺负得惨兮兮,其实汉献帝私底下也是有实力的,曹操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翻船。

杀掉赵彥后,曹操又派人击杀了伏皇后,并立自己的女儿为新皇后。

曹操此举的目的就是控制内廷,曹操的女儿有曹操做后盾,就能在内廷说一不二。这样一来,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借助外戚的地位与曹操抗衡了。

这两件事情办好之后,曹操还要想办法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否则在战局僵持的时候,曹操很有可能腹背受敌。于是出现了曹操逼反马超和韩遂的事,我在前几天写过,今天省略。

后续就是夏侯渊加强了对西北的控制,他亲自率军袭击韩遂,又打垮了好几个少数民族部落,最终将整个凉州纳入了曹操的统治范围。

大举征伐汉中,还有可能会被孙权趁机偷袭淮南,届时曹操肯定无法顾及。但曹操对此却不甚在意,甚至于他本人或许已经做好了淮南失守的心理准备。

因为就算淮南失守,也不足以威胁曹操的统治。这一点吕蒙就看得很明白,他说:“陆地交通方便,适合骁勇的骑兵驰骋。今天夺取淮南,曹操十天之后就能发兵争夺,这不利于我军施展。”

许昌与邺城的统治稳定,关中与凉州的治理成功。就算曹操在征伐汉中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也不会面临突然崩盘的局面。于是在公元215年,曹操正式进攻汉中。

张鲁看到曹操大举进攻,当时就想直接投降。此时的张鲁北面是曹操、南面是刘备,被两位乱世枭雄夹在当中,也真是难为他了。

但是张鲁的弟弟张卫表示反对,他坚决要求抵抗曹操,在当时也获得了不少的支持。于是张鲁虽然想投降,却还是派张卫率军去抵抗曹操了。

为什么不投降刘备?前几天我说过了,刘备入主益州以后玩的是特务政治和严刑峻法,张鲁估计被刘备吓住了。再说,刘备的实力也不足与曹操相抗衡。

但就算要投降,也不能这么没骨气。所以张卫请战,张鲁虽然有不满,却也希望张卫的表现能让曹操高看一眼,将来投降以后的待遇能好些。

曹操是如何攻克汉中的?又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说曹操之所以能攻克汉中,完全是走大运。

曹操到了汉中战场一看,当时就傻眼了。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干嘛自找没趣呢?于是打了几仗就准备撤军。

但在计划撤军的时候,曹操的一支先头部队迷路了。而这支部队迷路之后,竟然乱打乱撞地端掉了张鲁的重要军事据点。

夏侯渊得到消息以后,都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等确定消息来源以后,立刻报告曹操,于是曹操一举杀入汉中。

《资治通鉴》采用了这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太过戏剧性,所以我认为《三国志》的内容更可信一些。

张鲁本来就计划投降,而张卫被曹操偷袭,所以张鲁没有继续抵抗,直接就投降了。

如何投降曹操呢?这似乎也是一个技术活。

阎圃对张鲁说,我们虽然要投降曹操,但是也不能这样投降啊。我们刚刚让曹操痛扁一顿,如果立刻投降,曹操肯定不会重视我们的。不如退到某个地方,继续坚守。我们必须得让曹操知道,如果我们和他对抗到底,他很难夺取汉中。此时,我们再投降曹操,曹操就会重视我们了。

转移的时候,有人劝张鲁,把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烧毁,被张鲁拒绝。如果张鲁真这样做,与曹操和谈时就不好收场了。必须要反抗,但不能过度。所以,张鲁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就把不能带走的东西封存好留给了曹操。

曹操进入南郑(汉中的治所)之后,看到此情此景,当即就明白了张鲁的用意。于是和谈工作进行了两三个月,张鲁正式投降曹操。

张鲁投降以后,司马懿等人就劝曹操,应该大举南下,一举夺取益州。曹操却犹豫了,最终没有这样做。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以结果推论过程,所以就认为这是曹操的重大失策。可在我看来,曹操想到的是昔日的赤壁之战。

在席卷荆州后,曹操大举东征。结果不但兵败赤壁,更把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吐了出去。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总认为,如果曹操当时不大举东征,就能如何如之何。

其实呢,如果当时的曹操不大举东征,恐怕也会无法面对孙权何刘备的反攻。除非曹操可以亲率军事主力,一直留在荆州。

在席卷汉中后,曹操没有大举南下,结果就是让刘备夺走了汉中。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总认为,如果曹操当时大举南下,就能如何如之何。

其实呢,当时的曹操大举南下,谁敢说,等待他的不是第二个赤壁之战?

曹操的军政重心在河北。他的影响力在襄阳、合肥、汉中一线,已有些力不从心了。在这种背景下,他的对手又是孙权和刘备那种乱世枭雄,所以不论曹操怎样努力,似乎都是很难有结果的。

三国时代的天下格局。已和秦汉时的天下格局有了明显的不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南和东南的经济比重日益增大;而且西南有崇山之隔、东南有江河之险。天下分裂的局势,几乎是无法避免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