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曹魏弱得多的蜀汉会主动北伐?离不开司马懿的刻意放纵

说起来,自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到后来姜维先后十一次北伐,似乎都是蜀汉在进攻,曹魏在防守。但实际上,曹魏当时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不是蜀汉可以比拟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是蜀汉主动出击,而曹魏则被动挨打呢?

之所以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蜀汉发动的北伐次数较多。但就结局来看,蜀汉的北伐对曹魏并没有造成太多的威胁。反倒是曹魏对蜀汉的态度并不消极,绝不是世人理解的消极挨打,而是主动出击。当年坐镇关中的数位曹魏将领,就没有一个是主动挨打的主,如夏侯渊就和刘备因汉中争夺问题大动干戈,后来大将军曹真在关中时,伐蜀战争也没有停过,即便是后来曹真的儿子曹爽继位为大将军,也对蜀汉进行过南征。

只不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曹魏大军要想直接入川作战,效果并不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曹真伐蜀失利,曹爽也在攻打汉中时被王平阻挡。同样的,诸葛亮和姜维要派大军出征,也是困难重重,也常常会因为粮草问题或援军问题而失利。

但就在司马懿接管关中后,一切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将曹魏对蜀汉的攻势改为了守势,直到将诸葛亮耗死。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常常避而不战,完全就是与诸葛亮干耗的节奏。

司马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夺权。只要诸葛亮还活着,他就能手握重兵,与诸葛亮对峙。一旦他回到洛阳,手中的兵权就会被曹叡夺走,因为曹叡知道,司马懿野心太大,手握兵权的时间不能太长。而司马懿也知道当时他干不过曹叡,只能熬到曹叡去世。等到曹芳继位,平庸的曹爽手握兵权,司马懿才明白时机已到,于是在曹爽对蜀汉用兵失利,被曹魏大臣斥责穷兵黩武后,找准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握住大权。

笔者认为,蜀汉北伐可以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司马懿功不可没,毕竟对于司马懿而言,在自己手中没有大权之前,必须有人时刻提醒着朝廷,自己有手握兵权的必要性。正因如此,司马懿才会对蜀汉尽心“养患”。直到自己手握大权,司马家当即发动了对蜀汉的征讨,最终将蜀汉灭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