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中华文化的承上启下,汉字是唯一没有发展成拼音的文字

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现代狂草书法作品

做一个测试,让一个未经训练的人与一位书法家用毛笔写相同的字,比如无意义的“无”字,尽管笔划相同,准确无误,让任何一个国人去评判的话,几乎不论男女老幼都能分出谁写得优劣。已故主席毛泽东,原本书法一般,后经人推荐,师从淮书,从此所书的狂草大气磅礴,弹指一挥间,横扫千军如卷席,书如其人,书尽其义。然而两个的同样“无”字,为什么能鉴别出好坏,究竟好在哪里?差在何处?

前国家主席毛泽东先生的书法作品

中国的书法,在忽略字词的意义时,就是一幅抽象画。两个相同的字,因为笔划间的位置距离不同,每一笔的阴阳顿挫的差缺,产生视觉的美感会有不同。千万别误以为在几千年前,人们已懂得欣赏抽象线条。中国书法是在代代相传的严谨训练中,归纳了笔划的最佳平衡,形成程式化的规矩,在用毛笔连贯笔划的停顿和顺势上,有了历代的积淀,形成了全体国人一致的美感共识,被称为书法功力。这种抽象美感,是经验累积的后果,是在规矩中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刻苦练习,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如此这般才能写出好字。个人认为,千年以来的中国书法,是典型的经验文化,绝不是万物皆可行的抽象线条的节奏与和谐,与广义的抽象概念相距甚远,因为当错字连篇的时候,美感马上消失,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幅好的书法。

王羲之先生的书法作品

我说的经验文化是指文化发展承上启下的特点,它是代代相传的火炬接力长跑,是相对其他民族文化发展特点而言的。中国文字从大篆到小篆,变为隶书,最后发展成楷书,这是创造性的发展。但只是在封闭的本民族中完成演变,依然是经验主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相比世界上所有其它文字,汉字是唯一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的。拼音文字的形成,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交流,相互借用和融汇的结果。

《停云馆帖》宋克《钟繇, 王羲之小传》

不要低估了经验文化对本民族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去任何一家广东式“饮茶”,推出来的点心一模一样。我们大家都已了解是什么味道。参加旅行团去中国江南旅游,几乎每个餐馆都端上东坡肉,还标榜只有自家的才是正宗。去北京西安这条线,每日的团餐都有一模一样的咕老肉。我在国外去过许多的西餐馆,只有牛排,炸鱼和薯条是一样的,其余的前餐、正餐和甜食,每家西餐馆都完全不同。在学习烹饪的时候,西餐老师教的是如何创意搭配烹调,如果学生不能做到,就不能合格。现在,国内的发展变化很大,一是受开放思想的影响,二是生存竞争的需要,中餐馆的创意求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验文化还有许多例证,如戏曲舞台的程式化动作表演,唱腔,中国工笔画,各种工艺美术的雕刻,传统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的写意画等等。经验主义深深根植于民间大众意识之中,除了有缺少创意的遗憾以外,对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还是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世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