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孝庄同为庄妃,却没有孝庄的好运,晋封三次改了三次封号

根据古代后妃加封制度,妃子地位上升则晋封,若犯错或惹皇帝生气则被贬,但封号应保持不变。而在清代嘉庆年间,有这样一位后妃,她封号一改再改,从常在到妃,四个位分,三次晋封,三个封号。这个女子究竟是怎样的女子才能让皇帝破例,成为这独特的头一份。

她本名为王佳氏,是一个汉人名字。但奇怪的是父亲为满洲镶黄旗人,是爱新觉罗·伊里布。父为满人,女为汉人的现象很像电视剧常演的为进宫顺利,将地位出身卑微的女子重新认一位满族望族为养父的戏码。像《甄嬛传》最后甄嬛从凌云峰回来,皇帝为让她改头换面,重新按了一个清代贵族之姓,自此,汉族女子甄嬛变成了满人钮祜禄甄嬛。这里的王佳氏也很有可能是这种情况。那么我们据此推测,嘉庆皇帝为了不让她入宫之后受委屈,特地为她寻了一个满姓。也据此推荐,嘉庆皇帝是喜爱这位女子的,否则不会为她大费周章。

王佳氏入永琰潜邸的时候,仅仅作为一名地位不高的侍妾的身份去的。那时候他的父亲仅仅是一位刚刚入选的举人。待永琰继位,她于嘉庆元年被封为春常在。熟悉古代后妃位分制度的读者都知道,常在仅在答应之上,在后妃品级中处于末端,地位低下。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断定嘉庆皇帝不喜欢她,我们熟知的甄嬛最初不也是以莞常在的身份进宫的吗?或许皇帝是不想让她过早处于风口浪尖,为在明枪暗箭的后宫保全她的安全所做的万全之策。三年之后,春常在晋封为春贵人。

时光流转百转千回,嘉庆六年正月,万家团聚,齐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她又晋封为吉嫔。宫中生活平淡无奇,她步步谨慎,日子过得也算安宁。若说有何遗憾之处,那就是自嫁天子,入宫数载都未有子嗣。她在深宫中少了小孩子的欢声笑语,儿女绕膝的欢乐。即使不能承欢膝下,所幸的是天子的恩宠并没有因此改变。日子也就这样过着,嘉庆十三年,嘉庆帝喜得皇长孙又恰逢天子五旬寿辰,吉嫔晋封为庄妃。

从春常在到庄妃,她用了十三年获得了妃子的荣称和众人的爱戴。她的封号也一改再改,这是其他妃子从来所没有过的,不仅仅是当朝,甚至放眼这个清朝都是没有过的情况。这使得她对天子多了一份感恩之心。这份荣宠是众人均羡慕的。

然而,这并不是最独特的恩宠。嘉庆十六年二月,这位拥有传奇经历的女子病逝圆明园。皇帝不仅两次下陵赐奠,亲自督促修建陵墓之人周到办事,而且据史实记载,皇后也专程赶往西陵看视庄妃下葬,并亲自参与庄妃下葬典礼。这有违组制的做法,让很多读者不解。因为清代后宫尊卑秩序分明,一般情况只有位分低的嫔妃参与位份高的嫔妃的下葬典礼,贵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不应该不顾常理参加比自己品阶低那么多,仅仅是一个普通妃位的嫔妃的丧礼。

这一切太过反常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皇后此举是得到皇上默许,甚至有些史学家认为正是皇上下令让皇后这样做的。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发出感慨,皇上对一位出身不高,一生未养育子嗣的嫔妃究竟报以何种感情?若是爱她,为何多年她仅仅位居普通妃位,即使不能做皇后,妃之上尚有贵妃,有皇贵妃,为何没有晋封。若是不爱,为何对她有这么多的例外,晋封三次换了三次封号,死后还亲自看视,又令皇后亲自参加入葬典礼。

笔者个人认为或许嘉庆皇帝是宠爱她的,不大肆晋封恰恰是不为她树敌、护她周全之策。“庄”取自《论语》“临之以庄,则敬”意为端庄,庄重。庄妃一生大概是端庄优雅地处深宫中而不变的吧。

参考文献《清史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