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比较美的四大传奇皇后,谁在你心里排名第一?

第一位、杨玉环

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谁知乐极生悲,探马来报,被封为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大兵正向长安进犯。荔枝宴大杀风景,慌乱不堪。

唐明皇被迫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携杨贵妃逃离长安,南下西蜀,途中驻扎马嵬驿。御林军统领陈元礼诛杀了杨国忠,于是发生了唐明皇、杨贵妃和陈元礼之间的争论。次日六军不发,狂呼要杀杨贵妃。唐明皇与陈元礼紧急磋商,就战乱的责任问题,坚决为杨贵妃辩护,并要以身抵挡欲闯贵妃营帐的军士,这一切,都让杨玉环看见了。在陈元礼实在控制不住局面、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第二位、赵飞燕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善于歌舞,体态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我们所说的“环肥燕瘦”中的燕瘦指的就是赵飞燕。

原来,赵飞燕虽然美丽动人,虽然舞蹈绝世无双,可是,在历史上,赵飞燕又是一个貌美如花,却心如蛇蝎的女人,是蛊惑君王,霍乱国家的代名词。

汉成帝得到赵飞燕之后,就不再眷顾其他后宫佳丽了,朝政也日渐荒废,引来大臣的许多议论。可是汉成帝却不顾大臣的反对,强行立赵飞燕为后。可是被封为皇后好几年,赵飞燕依然无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赵飞燕就让自己的妹妹赵合德也进入宫廷。赵合德也是个美女,她丰满,娇媚,是和赵飞燕完全不同的类型。很快赵合德就成了汉成帝的新宠。当赵飞燕意识到自己的妹妹,很可能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的时候,赵飞燕又狠下心来,在妹妹的饮食中下毒,让赵合德和汉成帝整天都沉浸在肉欲当中。最后,汉成帝竟然实在了赵合德的床上。

汉成帝死了,赵飞燕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太后,虽然无子,可是东汉皇家只要太后点头,就可以在皇室宗亲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即位,于是汉哀帝即位,毒死妹妹,害死丈夫的赵飞燕反倒成了太后。当然,赵飞燕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汉哀帝虽然没有对付赵飞燕,可是到汉哀帝去世,王莽专政的时候,却以秽乱宫廷的名义,把太后赵飞燕废黜,最后赵飞燕在冷宫中寂寞的死去。

赵飞燕虽然是一位美丽动人,才艺超群的女子,可是在向来注重礼教,注重道德的中国,是注定了收人非议的。于是,当有了合适的人选之后,赵飞燕自然就被排除去“四大美女”名单了。

第三位、阴丽华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用情比较专一的帝王之一,他是一个值得女人终身托付的好男人,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是阴丽华和郭圣通。但刘秀并不是把心分成两半,一半给阴丽华,一半给郭圣通。无论是白衣飘飘的少年,还是绿林好汉山大王,还是九五之尊的光武大帝,刘秀对阴丽华的爱始终如一。而与郭圣通的结合则是历史强加给他的一场政治婚姻,在爱情上,郭圣通是个可怜的女人,但是她又是中国被废的后妃群中最幸运的一个,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打入冷宫的废后,不但如此,刘秀对她的家人也都善待,而她本人也过着自由、富足、安稳的生活。

刘秀自幼钟情于阴丽华,少年时期就立下一个心愿--娶妻当娶阴丽华,这一志愿 在当时看来只是不着边际的空想,因为当时汉代已历十二帝,总计二百一十三年,帝裔 子孙众多,不可能-一照顾周全,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 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似乎还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然熟知阴丽华貌美,但真正能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阴丽华心里有一个蓝颜知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是这个男人给了她动力和勇气。毕竟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是没有办法和郭圣通相比的。她越是表现的满不在乎,刘秀就越觉得愧对于她。甚至于行军打仗的时候,也要把阴丽华呆在自己的身边,这就导致了刘庄出生在了行军途中。郭圣通对于皇帝的做法也很不满意,两个本来就没有感情的人越来越远,最后刘秀废后改立阴丽华为后。

第四位、武则天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承认的女皇帝(历史上除武则天外也曾另有两位因其他原因而普遍不被后世史学家承认的女性“皇帝”,她们分别是北魏的元氏和唐高宗在位时代的陈硕真)。唐高宗李治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李显时被封为皇太后(683年—690年),后为独揽大权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