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侄子被任命为总理却不肯上任,什么情况?

“张勋复辟”(4)

上一篇文章,咱们说到总理段祺瑞被总统黎元洪强行解职后,天下大乱。张勋在徐州以盟主身份召开督军会议,号召讨伐黎元洪为段祺瑞报仇,维护北洋集团利益。然而,各地的督军们各自心怀鬼胎。

山东督军张怀芝从徐州张勋那里回到济南以后,由于受到省议会的阻挠,好不容易软磨硬泡才说服那些议员,所以山东的独立一直推迟到6月1日才正式完成;

湖北督军王占元也在这次风波中,选择了独立。但6月2日,他又亲自致电黎元洪,意思是只要黎元洪解散国会,他可以随时取消湖北独立;

江西督军李纯一直到6月5日还留在北京,迟迟不肯回去,因为黎元洪在私底下答应过他,只要调停成功,就任命其为新一届政府的陆军总长,后来因为黎元洪迟迟兑现不了承诺,他才不得不于6月6日由京汉路回南昌;

李纯

曹锟是直系军阀中的一个另类,在直系军阀一片首鼠两端的情况下,曹三爷是唯一一个公开宣布独立的直系地方大员。很多人都认为曹锟是直皖的“双栖者”,他和直皖两边的关系都比较好,他的地盘直隶省又介于北京和独立省份之间,如果他不宣布独立,势必与可能出兵北伐的独立省份发生军事冲突,但独立又不是其本意。因此,在他发表的独立公开电报中,只是承认他的独立是为保护地方起见才与中央暂时脱离关系;

……

由此可见,闹得轰轰烈烈的督军团独立事件,其实是同床异梦,大家各有各的打算,并非铁板一块。尽管如此,手无一兵一卒的大总统黎元洪却被督军团吓得乱了手脚。原本铁心支持黎元洪的部分国会议员,更是纷纷躲进洋人开的六国饭店避难。同时,80多名国会议员提出辞职,国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大名鼎鼎的六国饭店

黎元洪表示出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督军团的嚣张气焰,一致认为兵谏是打击总统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于是,督军团扣留了大量火车车皮和车头,打算运兵北上,讨伐黎元洪。

面对这一严重威胁,黎元洪毫无反抗能力,不得不到处求援,恳请徐世昌和梁启超来进行调解。徐世昌还是闭门谢客,梁启超以“与世暂绝”作答。5月30日,走投无路的黎元洪不得不向各独立以及即将独立的省份发出告哀电,恳求其放弃独立。同时,他再次电请徐州张勋出面斡旋,希望他能劝服各省督军,以安大局。

窝囊总统黎元洪

由于各省纷纷独立,吓得新任国务总理李经羲不肯就任,只能躲在天津的租界避难。黎元洪认为张勋一直很崇拜李鸿章,而且对李经羲上任表达过赞同的意见,所以老黎认为,只要李经羲就任总理,便可得到张勋的支持。所以,黎元洪先后派出自己的心腹、总统府秘书长夏寿康和军事顾问金永炎到天津,邀请李经羲回北京上任。同时,又派江西督军李纯(就是上面说的想当新政府陆军总长那位)也去劝李经羲。然而,李经羲早就没了当总理的勇气,一会儿说愿意让位给王士珍,一会儿又说要去北戴河避暑,反正就是死活不愿去北京上任。

而此时,在天津已经下野的段祺瑞公馆却门庭若市。大批辞职的国会议员纷纷到天津的段公馆里来报道,连众议院议长汤化龙也辞去职务,投奔到段祺瑞门下。段前总理本就不甘寂寞,这下子更是志得意满,决定在天津组建临时政府,邀请老朋友徐世昌出任临时政府的陆海军大元帅,等各省军队会师北京赶走黎元洪以后,再召开临时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新任大总统。

徐世昌过去一直不肯出山,这次看到段祺瑞这里声势浩大,不敢得罪老段,亲自动笔写好了就任大元帅的电文,并交给段祺瑞审核,可谓诚意满满。

段瑞琪的天津故居

但是,段祺瑞始终还有一点担心,因为在徐州参加督军团会议的心腹弟子小扇子徐树铮一直没有消息,也没有回来,这样的话,段祺瑞就不了解张勋徐州会议的具体内容。他只知道自己和张勋在驱除黎元洪这个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

但段祺瑞不知道的是,他老段想组建一个挂着民国大旗的个人独裁政府,而张勋则想复辟一个封建专制的帝国。由于张勋在徐州会议上认为各地督军已经不会反对复辟了,所以当然不愿意在他企图复辟的这个封建帝国以外,还有一个天津临时政府。因此,他亲自致电天津的段祺瑞,“不得于通常名目以外,再立名目。”于是,段祺瑞的临时政府计划不得不告吹。

随后,徐树铮回到天津,向老板段祺瑞汇报了徐州会议的具体内容,以及张勋企图复辟的真实想法。聪明过人的徐树铮建议段祺瑞,暂时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对张勋的倒行逆施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伪装成默认张勋进行复辟行动,引诱其带兵进京。他要想复辟,必然赶走黎元洪,到那时,黎元洪也赶跑了,张勋也天怒人怨了,段祺瑞再以拥护共和的名义,起兵讨伐张勋,完成再造民国的伟业。这样的话,段总理就还是那个风光无限的段总理。

小扇子不愧是小扇子,对时局的把握非常精准。他这条借刀杀人的计策高明得很。除了段祺瑞和他身边的几个心腹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计划的存在。宣布独立的各省督军们都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只是下意识认为张勋和段祺瑞是穿一条裤子的,支持张勋就是支持段祺瑞,所以争相附和张勋。

此时,黎元洪已经快被逼疯了,一再催促李经羲尽快到北京上任组阁。李经羲心里很清楚,你黎总统手里没有一兵一卒,而这乱世之中有枪才是硬道理,所以不肯贸然进京上任。他只是在电报里劝黎元洪,尽早招张勋进京,调停纷争,捍卫京师。

这本来只是李经羲的推托之辞,但在黎元洪的眼里,却更坚信李经羲和张勋的关系极好,只有张勋和李经羲都到了北京,才能震慑全局,稳住那些心怀鬼胎的督军们。而此时,张勋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选择独立的地方大员。在种种情况下,黎元洪也觉得招张勋进京是解决眼前问题的唯一办法。

正在此时,张勋正好给黎元洪发来电报,表示拥护总统,拥护中央,愿意居中调停。黎元洪喜出望外,立即回电表示感谢,同时发出总统令,邀请张勋进京,调停时局。于是,一场复辟的闹剧,就在这个总统令之后渐渐展开。

至于,张勋到底会怎么做?我们下次接着聊。

参考资料: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徐海:《段祺瑞传》

3.彭秀良:《冯国璋传》

4.潘荣:《张勋真传》

5.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