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相依,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里发生了什么?

1903年冬,蒋百里、蔡锷、蒋尊簋等人结束了在联队的实习,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第三期学员。士官学校创办于1868年,初名“兵学寮”,1874年改名士官学校,专门培养陆军军官。1900年开始接纳中国留学生。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中国留学生比较少,且都是各省督抚直接保荐来的武学生,他们当中后来成名的人物有第一期的吴禄贞、张绍曾、铁良、王廷桢、陈其采、蒋雁行、唐在礼和第二期的哈汉章、良弼、蓝天蔚、冯耿光等。

蒋百里

第三期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大增,共95人,既有各省督抚保荐的武学生,也有蒋百里和蔡锷等投笔从戎的文学生。

蔡锷

张绍曾

1904年2月,就在蒋百里等人入陆军士官学校不久,日俄战争爆发了。

数十年前,日本还是一个处在中古时代的远东弱国,而今不但打败了貌似强大的中华帝国,还向西方强国俄罗斯发起了冲击,这使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潮更加泛滥,全国上下一片鼓噪,发出了歇斯底里的战争叫嚣。

由于战争需要,日本政府在全国征召退伍军人入伍参战。应召来到东京的退伍兵被日本陆军部分配到居民家中暂住,居民纷纷腾出最好的房屋,拿出最好的食物供这些人享用。等军队出征之时,东京城里万人空巷,热烈欢送,许多人手持旗子,旗上写着“光荣战死”“为国捐躯”“祈必胜”和“祈战死”等等字样,令中国留学生不寒而栗。如此疯狂的军队和民众,终究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

日本军民的疯狂,正应了蒋百里《军国民之教育》一文中的一句话:“今日之战争,国民全体之战争,而非一人一姓之战争也。”将来中日之间再度爆发战争,只有军民一体的全民作战,才能阻遏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凶焰,并最终取得胜利。蒋百里知道,这正是他们这一代青年肩上的重任。

蒋百里明白,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所以他从进入成城学校起就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入伍之后,更是按照军队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使体格越来越强健,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了。

蒋百里虽然学的是步兵,但马上的功夫也很了得,在士官学校享有“善骑者”的美誉。他对骑马有独到的心得。他说:“要做到马上无人,跨下无马,人与马浑然一体,才可以与言骑。”他与蔡锷和蒋尊簋等学习骑兵的人谈到步兵和骑兵的苦乐:“我们步兵以行军时为最苦,除攀山越岭之外,身上还系着粮袋、水瓶和弹药,但到了站头,我们就苦尽甘来了。反之,骑兵行军时最乐,但到站后还得伺候马,替它擦汗,喂它草料,是他们最苦的时候。”

军旅生涯,苦乐相依。对于胸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苦更能促进他们奋发向上。熟读圣贤之书的蒋百里一直记着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自筹学费的困难情况下,蒋百里毫不退缩,毫不动摇,认真参加军事训练,潜心钻研军事理论,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杜继东:《蒋百里传》,中华书局,2018年版)

作者简介:杜继东,1966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历史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从事台湾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