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如果早死,没有发生过“失街亭”,是否能达到郭嘉周瑜的高度

有关于三国的论坛上,曾经有过一场“郭嘉热”,过分吹捧郭嘉,将他提升到诸葛亮的高度。甚至还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等这场“郭嘉热”过去以后,很多人矫枉过正,又把郭嘉贬低得一文不值,反讽郭嘉是“宇宙战神郭奉孝”。

人们总结出一个规律:死得越早,吹得越狠。因为这些英年早逝的人物还没有来得及犯错误。又有人替马谡不值,认为马谡如果早死的话,在社会评论上也能达到郭嘉、周瑜的高度。

马谡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诸葛亮非常器重马谡,经常和他通宵讨论军政,隐隐有将他当作接班人的意味。刘备的眼光毒辣,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还特意提醒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没当成一回事。

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放着很多老将不用,反而选择毫无经验的马谡作先锋。结果马谡在街亭败于张郃,使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失街亭”不仅让马谡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还给诸葛亮留下“不会用人”的把柄。

“失街亭”这件事不能彻底否定马谡的价值。单独作为谋士,而不是独掌一军,马谡还是合格的。谋士就是负责出主意,做决定则是主将的责任。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而不是不能用。但是即使马谡早死,没有失街亭,也是无法和郭嘉、周瑜相比。

比较历史人物当然是要看他们做下的业绩。马谡虽然受诸葛亮器重,但是功绩并不多,只是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提出不要过多杀伤,“攻心为上”,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诸葛亮也采纳了他的意见,释放孟获,“南人不敢复反。”

但是也就仅此而已。反观郭嘉,虽然没有吹得那么神,但还是出了不少好主意。在这里不过多赘述,只说两点。一是劝曹操不急于攻打袁谭、袁尚,让他们自相攻歼;二是预测到孙策被刺杀。虽然后者有巧合的成分,但是也能看出郭嘉眼光之毒辣。正因为郭嘉的眼力,曹操抓住很多战机。

马谡无法和郭嘉比较,更不能和周瑜相提并论。马谡和郭嘉都是谋士,上嘴唇碰下嘴唇,而周瑜则是独当一面的统帅,对军事的理解比郭嘉和马谡不知道深到哪里去。相对于谋士,统帅还需要治军、整备、阵列等等军事才能。诸葛亮曾经有意让马谡从谋士蜕变为统帅,为了提升他的资历,还将重任放在他的身上。而事实证明,马谡并不是这块料,他无论是从表现还是成绩上都和周瑜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