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衰亡跟宦官参政有一定关系,例如东厂,清朝为什么没有

明朝衰亡跟宦官参政有一定关系,例如东厂,清朝为什么没有

在这些年,很多宫斗类型的电视剧非常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作品了解到一些历史往事。只要是宫斗戏或者古装戏里面,肯定少不了太监这个角色。不过在我们点评历史就会发现,宦官也在历史上兴风作浪过,宦官干涉政权,比如汉朝和宋朝都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事。但是太监作乱最多的时候,却是在明朝。其他的朝代里,虽然他们会干涉皇上对于处理事情的结果,但是并没有哪一个太监他们能够自己当家做主。而明朝则是因为太监的权力过大,太放纵了,所以才会导致朝代逐渐走向灭亡。可是怎样才能够不让太监去作乱呢?清朝统治者们都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

从事情的结果上来看,在清朝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太监干涉朝政的事情,整个朝廷的局面被牢牢地控制在皇帝的手中。文官主要负责帮助皇帝处理好国家急着解决的问题,压根就没有太监帮助辅佐政权的事情,所以不得不说清朝的皇帝们,他们在对待太监造反的这个问题上非常有心得,那么在清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就是要降低太监的地位,因为在封建社会地位越高,权力就越大,越有很多人来巴结你。而且你的野心也会随着地位的升高逐渐增大,所以如果降低了太监的地位,他们就只会想着如何能够拿到更多的俸禄,怎么才能够超越别人,要上级提拔自己,并且当时的太监等级制度是非常的复杂和严厉的,整个内部系统都是充满了约束。他们每天只会想好着如何做好今日的事情,根本没有其他的心思去想着叛乱。他们互相之间的斗争都来不及解决,就没有其他的精力去和那些反派分子联合。

第二个就是当时的清朝有明确规定太监是不能够做官的,他们只能在下面做一些后勤任务。像我们之前知道的,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他们为什么权力那么大能够号召那么多人,就是因为当时东厂等主要的一些部门都是由他们负责,他们不仅有行政机构的处理权,还有军事机构的调动权,例如像锦衣卫。他们权利这么大野心自然也不会少,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些谋反的念头。在清朝的一些知名的太监,虽然很出名,哪怕他就是被慈禧太后看中的人也不能够担任任何职务。你再有才华再有能力在被皇上看重也是一个太监,不能够做官。

第三点,因为之前先人犯下的错误,他们不能够再重蹈覆辙,所以对于太监这一行业,他们就留了更多的心眼,就特别想贬低他们的地位。当时的康熙皇帝,他曾经亲口对大家说过,他已经是整个皇宫里最下贱,最不值钱的一种人。事实上,在清朝太监的地位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一直在宫中被当作下人使唤,在死了之后,有的人连安葬费都没有,就只能被丢到深山野岭去。

第四点,从根本上切断了太监参政的思想。在乾隆年间,他下了这样的命令,如有太监之间探讨政治问题,斩立决。太监之间是严谨讨论政治方面的事情,所以太监权力大也没用,很多消息是传不到太监耳朵里。

第五点,在明朝时期,皇帝下达命令都是由太监来记录,然后再移交至内阁撰写诏谕,最后由六部发出去。而到了清朝是把皇帝和太监隔离开了,皇帝下命令是由内务府来负责,太监是在内务府之下,由敬事房来管理。皇帝跟太监之间隔着很大距离,太监想参政也没机会。

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太监人数多了,他们也容易产生歪念头,所以在人数这一块也要有严格的限制。当时明朝的时候,宫里的太监人数大概能够达到10万多,但是清朝的太监却只有1000多个。就算后来国家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太监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依然没有超过4000个。在这个问题上清朝的统治者可以说是做的非常出色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