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除掉鳌拜后,请一位30岁的汉臣进宫吃饭,汉臣连忙写遗书

说起康熙,毫无疑问,他是清朝最具作为的帝王,他平三藩、激战沙俄、收复台湾,对内实行改革,强化皇权,实行仁政,永不加赋,是清朝帝王的表率。但是康熙前6年的皇帝生涯,并没有后期风光,作为8岁登基的他,在14岁之前,仍然受制于4位辅政大臣,直到灭掉鳌拜、贬谪遏必隆,此后康熙才走上亲政之路,成为一代帝王。在康熙亲政之后,请了一位大臣进宫吃饭,这位大臣不敢去,甚至写好了遗书,才敢进宫。

公元1669年夏天,康熙的龙袍都浸湿了汗水,并不是因为炎热,而是因为太过紧张,他用十几个布库在练功房击杀鳌拜,可谓风险极大,但是他思考再三,还是要这么做,因为鳌拜不除,他无法亲政。最终康熙是幸运的,鳌拜被囚。公平的说,鳌拜的前半生对清朝贡献很大,只可惜他遮挡了康熙的成长。鳌拜倒台后,康熙在群臣们的支持下,顺利亲政,当年仲夏,康熙亲政3天后,他突然让太监传一个人进宫,他要亲自赐宴,此人名叫陈廷敬,当时的官职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从四品官,在当时的京城,这种官衔的人多如牛毛,康熙为何要独请陈廷敬呢?

这还要从陈廷敬的经历讲起,他出生于明朝末年,顺治入关后,他考中进士。由于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被安排在朝廷户部任职,当了一个小管事的,他和其他两个人轮流掌管国库的钥匙,相当于有银子从国库进出,需要经过陈廷敬这一道手续。康熙8岁刚刚继位时,被孝庄约束很严,并没有什么零花钱。有一次,他经过国库,正好陈廷敬值班,康熙请教了陈廷敬一些国库方面的事情,陈廷敬跪着回答完后,他被康熙扶了起来,但是康熙接下来的话让陈廷敬很尴尬。

这个8岁的小皇帝说:“陈大人,能不能把国库的银子借一些给朕。”原来他是来借钱的,陈廷敬赶忙跪下说:“等微臣过几天领了俸禄,可以借给陛下,国库的银子,恕微臣不能私借。”康熙很不高兴,怼了他一句:“天下都是我的,难道国库不是我的吗?”陈廷敬战战兢兢的说:“国库有规定,不能随便外借的,哪怕是万岁您也不行。”康熙大怒,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你们都欺负我没有亲政,等我亲政后我肯定杀了你!”

康熙亲政的那年夏天,30岁的陈廷敬为父守孝3年刚结束,刚来朝廷报道,就有太监来传旨,说康熙晚上要赐宴请他进宫,遥想6年前,康熙曾经说亲政后要杀掉他,如今康熙刚刚亲政,就请他去吃饭,他感觉这可能是一场“鸿门宴”,陈廷敬不敢去,但是太监催的紧,他无奈,走进书房,匆忙草写了一封遗书,才跟着太监进了紫禁城。

没想到当晚,康熙连赐陈廷敬十几道菜,还告诉陈廷敬,户部侍郎缺职,打算提拔他。陈廷敬吃饱谢恩,平安无事地回到家。几年后,陈廷敬任工部尚书,一次有机会和康熙闲聊,聊起此事,康熙大笑说:“朕小的时候不懂事,一句话让陈大人大惊害怕这么多年,实在不应该。”康熙当年为何要请陈廷敬?小编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陈廷敬为人正直,康熙早有欣赏,亲政之后,提拔这样的官吏,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朝臣,是康熙紧急要做的。第二,陈廷敬身为汉臣,康熙一生最为强调满汉平衡,他想树立一个汉臣标杆,陈廷敬因为其能力和操守,被康熙相中。

陈廷敬作为康熙朝的肱骨之臣,他一生担任过四部尚书,参与了康熙大多数的重大决定,包括收复台湾、北征沙俄等。尤其在钱税改革方面,陈廷敬贡献最大。陈廷敬活到74岁时病逝,康熙亲自为他作挽联。一代名臣,值得后世纪念和尊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