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挺了过来,印度却完全沦为殖民地?

1840年到1842年,两年的时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紧闭的国门,让边关锁国的清朝看清了世界的变化,意识到了外国列强的强大和先进。

这是一场英国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的战争,所以南京条约里要求中国开通了很多通商口岸,英国人的目的达到,便打道回府。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虽然被外国入侵者侵略,但是本质上并没有沦为殖民地,而是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步伐。因为当英国侵略者进入中国时,清政府尚能组织不错的力量来对抗。虽然十万多清军最后仍然没抵挡住人数不到两万的英军,但是这些有规模的抵抗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反,观望我们的邻国,印度,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完全沦为殖民地,在英国的统治下长达89年。那为什么都是面对英国的入侵,两个亚洲国家,一个中国,一个印度,两者的结果却不同?难道印度没有抵抗外来者的入侵吗?并不是,这还得从一场战斗说起。

战斗的名字叫做普拉西战役,在18世纪中期,早期的殖民巨头葡萄牙的势力渐渐退出印度,新的殖民者英国和法国接踵而至,两者在世界各大殖民地上都有互掐,而且在欧洲本土也有很大的矛盾,所以在印度这块肥得流油的殖民地上也少不了冲突。

在侵略者入侵之际,印度出现了一个带头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王公贵族西拉杰·乌德·德拉,这位贵族背后有法国派的支持,于是他一鼓作气向英军领地发起进攻,战争开始时攻克了英军的堡垒,并杀掉了其中的英军。

堂堂“日不落帝国”怎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于是便派英国将领克莱武率领本土1200英军将士远征印度,又在印度当地招募了2000士兵,总人数不到4000人。而西拉杰拥有7万多的军队,还有法国支持的炮火。双方实力差距很大。

在战斗中,西拉杰的部署是先由法军的火炮进攻,之后西拉杰率领主力冲锋,最后再让自己的伯父率领15000强悍骑兵杀入战场,给对方致命一击。计划看似周密,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战争开始和西拉杰想象的并无两样,英军在法国援助的炮火下连连撤退,可此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法军的炮火失灵,西拉杰以为英军的炮火同样也会失灵,便率主力向英军发起冲锋,可战斗经验丰富的英军早已用帆布将自己的火炮盖上,在西拉杰发起冲锋之际,用炮火向西拉杰军队猛烈轰炸,西拉杰军队损失惨重。这时候他期待自己的伯父出来拯救局面。

他的伯父确实来了,但是在看到己方陷入弱势后,临阵倒戈,率领军队向自己侄子冲去,于是西拉杰军队大败,军队四下溃散,西拉杰也战败被杀。

原来在战斗中,西拉杰的伯父早已经被英军重金收买,犹豫不决的伯父一直在战斗中观望,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

此后,在英军的分化瓦解战略下,印度再也没有成立有规模的对抗,所以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长达89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