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不得人心,体现在3个方面,最后1个才是她最大的弱点

黛玉为人处世,跟宝钗比差得很远。且不论她身体病弱的原因,仅凭她身上这“3颗心”,预示着,她和宝玉的爱情没有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

其一:多心

黛玉和宝玉谈恋爱后,只要见宝钗和宝玉说几句话,就要话里带刺,给宝钗一个警告。其实,宝钗没有夺黛玉男朋友的意思。若不是宝钗能容人,想到黛玉一个人孤苦伶仃,不跟她计较。否则,可能吵起来。这点上,不得不佩服宝钗的大度。由于黛玉严重的猜忌症,她和宝钗以及湘云的关系都不咋样。

宝玉挨打后,黛玉见宝钗眼睛哭得红肿,便出含酸语:“姐姐也自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什么话?明明是讽刺人,意思是:哭宝玉是我的专利,也轮不到你自作多情啊!

心眼小,处处设防,对有可能成为情敌的宝钗和湘云,多次挖苦。在大观园的姐妹里,喜欢跟黛玉来往的没几个。因此,在一帮女子里,能成为朋友的几乎没有。

黛玉是难伺候的主子,心事多,让人难以琢磨。稍不顺心,就独自垂泪,又不愿跟丫鬟们明说。湘云大大咧咧,其实反倒好交往,倒是黛玉这样心思极细,敏感多疑的人,最难相处。好在,紫鹃是她唯一的朋友,是她倾诉的最好对象。否则,黛玉进贾府不久,将因过多的心事缠绕,而患上抑郁症。

其二:爱心

人没有爱心,与禽兽何异。只是黛玉的爱心,没有了原则,有点和宝玉臭味相投的意味。

一个女孩爱男朋友,要把他往积极的好的方向引导,而不是一味顺着男朋友的喜好,只在一起玩乐就行。宝玉有偷吃女孩胭脂的毛病。后来演变成直接舔女孩嘴上的胭脂。这种过火的举动,换做宝钗,一定会规劝他。贴身丫鬟袭人就看不过,让宝玉保证,以后再不许吃女孩的胭脂。要不,让家里人把她赎回去。

宝玉当然害怕。袭人是宝玉的红颜知己,又是宝玉的秘书,须臾不可离的。于是发誓,再吃胭脂就遭雷劈。可黛玉对宝玉吃胭脂,从来不管束。黛玉是个痴情的恋人,因为爱一味地顺从,一味地任由宝玉吃喝玩乐,却从不提醒他有哪些毛病要改,这样的女子,也许适合生活在童话里。爱人是对方的一面镜子,可黛玉更像是宝玉玩乐的同伙。只要爱他,对方身上的缺点,她一概可以忽略。

其三:异心

黛玉的这个心思,是和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背道而驰的。哪怕是宝玉这种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富三代,贾政也希望他将来金榜题名,给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的贾府子孙长脸。在宝玉的读书上,贾母掣肘,贾政只好忍着,但黛玉给宝玉放水,当舅舅的难免会说话难听。

黛玉童年丧母,缺少母亲的教导。因此,她很难以一个女孩子的规范来纠正自己。按现在的眼光,哪个女孩不希望男朋友上进?但黛玉不这样想。她要的是和宝玉手拉手花前月下,情话绵绵,谈上一辈子的恋爱才好。之于宝玉读不读书,她才不多管。宝玉和黛玉在薛姨妈家玩耍。李嬷嬷提醒宝玉:少吃点酒。今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

李嬷嬷走后,黛玉开始喷了:“这个老货,多嘴多舌,只管乐咱们的。”黛玉过度迎合了宝玉的心态,反倒使宝玉对读书更不上心。若是这句话,被人听见,告诉贾政,舅舅对这个外甥女能没意见吗?

黛玉的言行,无疑对宝玉有着巨大的教化作用。宝玉之所以诗写得好,很大程度上受了黛玉的影响。这点倒是积极的一面。宝玉去学堂上学,只有袭人像姐姐一样,催促宝玉好好用功。没见黛玉鼓励过他一句,可能私下还抱怨宝玉因为上学,冷落了自己。黛玉是个女孩子,不必去赶考,但不能让宝玉也和她一样,反感科举考试。

两个反感功名的人,心有灵犀。面对宝钗和湘云的劝勉,宝玉就反胃。什么仕途经济,狗屁,本少爷才不愿当书呆子。这样和林妹妹在一起玩一辈子多好!世事多变,或许没有那个富二代可以不考虑生存问题,花天酒地玩一辈子的。金山银山,也经不住浪荡子的挥霍。

日子久了,贾政和王夫人,越觉得黛玉将来承担不了相夫教子的使命。黛玉和李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典型人物。李纨教子有方,而黛玉或许连宝玉都引导不好。

若说黛玉身上前两个弱点,可以忽略,但最后一个毛病,牵扯到一个女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既然,黛玉的观念违背了封建家长的意志,将来没有能力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在宝玉和黛玉的婚姻问题上,贾政和王夫人会坚决地投黛玉否定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