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彻底消除了危害中国四百年的北方边患 但却几乎被后世忘了

对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汉王朝与匈奴的长期较量中曾涌现出了很多名将,从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等等。这些人虽战功卓著,却都没有完成攻灭匈奴的伟业。而最终彻底击灭匈奴、消除北方边患的则是一个我们很多人并不熟悉的将领——东汉大将窦宪。

按说立下如此赫赫战功的窦宪,名声应该远超卫青霍去病,但是为何他默默无闻、少有人知呢?其原因还要从他独特的的个人经历说起。

窦宪字伯度,东汉扶风(今属陕西咸阳)人,妹妹是汉章帝的章德皇后。汉章帝建初二年,身为外戚的窦宪被封为郎将,又很快封为虎贲中郎将,有进入宫廷向皇帝直接奏事的权力。

汉和帝继位时年少不能亲政,窦太后临朝称制,又对窦宪官升一级,让他主管内宫机密,并对外发布诏令,一时间窦宪权倾朝野。但是好景不长,窦宪因为派人刺杀太后的宠臣刘畅失败,计谋败露被太后问责。正巧当时已经依附汉朝的南匈奴单于请命出兵击退北匈奴,窦宪为逃死罪,请命出兵戴罪立功,获得了太后和汉和帝的许可。

于是,本来是戴罪之臣的窦宪反而成为了出征匈奴的车骑将军,率领骑兵八千多人,在南匈奴、乌桓、羌胡等三万归附汉朝的胡人军队配合下,向北匈奴挺进,开始了自己名震天下的的将军生涯。

北伐大胜 燕然勒功

永元元年,窦宪率三路开始北伐。他与耿秉各率精骑4000,连同南匈奴左谷蠡王的1万骑兵,共1.8万骑兵,由朔方郡的鸡鹿塞北进;南匈奴单于屯屠何,率匈奴数万骑兵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乌桓、胡强骑兵8000人,会同南匈奴左贤王的1万骑兵出稠阳塞,这三路大军共同的目的地是涿邪山。

联军日夜兼程,在稽落山地区遭遇北匈奴单于主力部队,窦宪立即下令骑兵迅速突击,很快就击溃了敌军,北匈奴单于率残兵逃跑。窦宪严令骑兵快马加鞭迅速追击,在私渠比鞮海追上了北匈奴单于的残兵,一阵冲杀过后,斩敌一万三千多人,北匈奴单于率领数百骑兵趁乱逃跑。此战缴获牛羊数十万头,遭遇重创的北匈奴81个部落投降,前后俘虏近20万人。

第一次出征就获得大胜的窦宪可谓是意气风发,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他率领众将士登上燕然山(今杭爱山)刻石记功,留下了歌颂汉军灭匈奴功绩的《封燕然山铭》。

随军出征的班固回朝后,将石刻的内容记录在了《汉书》当中,这就是“燕然勒功”这个典故的由来。班师途中,窦宪还派遣使者带上金帛前往北匈奴单于暂住的西海招降,北匈奴单于自知力量微薄,表示愿意臣服汉朝,并派自己的弟弟到东汉首都洛阳朝见,以示臣服。

二次北伐 再获大胜

大汉朝廷对北匈奴单于只派他弟弟入朝而非亲自前来感到非常的不满,认为北匈奴并没有臣服的诚意,决定再次北伐,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窦宪的身上。

永元二年,做好准备的窦宪统辖河西各地兵马,以邓叠为副将,从凉州出兵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听说汉军又来讨伐,急忙上书说自己会亲自入朝。

但此时,和北匈奴一直有矛盾的南匈奴不想就此罢休,上书汉朝廷称可以趁此时机完全解决北匈奴问题,虽然这个借刀杀人的招数被汉朝看破,但是能趁机消灭北匈奴的机遇不容错过。考虑再三后,东汉朝廷答应了南匈奴的请求,密令窦宪大军不要停留,直击北匈奴。

窦宪接到朝廷指令后连夜包围了北匈奴大营,北匈奴单于大惊失色,仓皇应战,最后战败负伤,只带十几名亲兵逃跑了。

攻破王廷 彻底征服北匈奴

永元三年,窦宪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大将军。此时的北匈奴已经羸弱不堪,窦宪上书进行第三次北伐,目标就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不久朝廷准奏,窦宪派遣狄燮、司马尚任带大军远征策西域,在金微山将北匈奴王廷包围,经过激烈的激战,大败北匈奴,斩杀5000多人,俘获了北匈奴单于的母亲,单于独身逃走,不知所终。

这次超过5000里的行军,是汉朝历史上最远的一次行军。战后,北匈奴单于的弟弟向汉朝遣使称臣,汉朝后来将他立为单于,将北匈奴和南匈奴同等对待。

至此,汉朝完成了对匈奴的征服,实现了对匈奴分而治之的战略目的,延续数百年的汉朝北部边患终于被彻底解除。这这无疑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功莫大焉。

回溯窦宪击破匈奴的整个过程,汉军能屡屡击败以强大骑兵著称的匈奴,汉朝强盛的国力是首要原因。

东汉自光武帝继位到汉明帝时期窦宪开始北伐前,经历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两个连续的高速发展时期,人民休养生息,国力渐渐恢复和增强。

西汉末年国立转衰的局面被彻底扭转,东汉重新变成了国力强盛的大国,为对匈奴的战争做好了充分的人力和物力的准备,也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这几次征讨北匈奴的部队中,除了汉朝的部队以外,还有南匈奴、乌桓、羌胡的部队。汉军严明的军纪,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先进战法,连同其他族裔军队彪悍的作风结合起来,北匈奴的战斗力再强也无法抵挡,这种方法,成为后世各朝代抵抗游牧民族骑兵的重要方法。

另外,曾经强盛的匈奴帝国四分五裂,日薄西山。分裂为南北匈奴后,南匈奴内迁依附汉朝,学习了很多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知识,人民安居乐业。这也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北匈奴军心的作用。

当然,此次得胜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窦宪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同时又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在三次北伐中,面对行动迅速、飘忽不定,但因实力不足、又惧怕决战的匈奴骑兵,窦宪指挥汉军采取急速突进,找准匈奴主力穷追不舍的方法,既很快的赢得了胜利,又避免了陷入长途跋涉引起的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然而,窦宪虽战功卓著,却没能逃过“功高盖主”的质疑。永元四年,亲政的汉和帝与大臣合谋,发兵清除了窦太后一党,窦宪也做为外戚被赐死。

不仅如此,他还被史书扣上了“首开东汉外戚专权局面”的帽子,甚至被后世的一些史家当做东汉灭亡的始作俑者大加鞭挞,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摧枯拉朽击败匈奴,统一北方,结束汉匈百年战争的功绩。

当然也有人记得这位功勋战将的丰功伟绩,《后汉书》中就详细记载了窦宪击破匈奴的具体情况,《后汉书》作者范晔更是认为他的功绩超越了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二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