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枯木图》以4.1亿天价!回归中国(高清图)

近日,在全球著名拍卖行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绘画作品《枯木图》以4.1亿港元落槌,加上后续买家需要支付的佣金,总价高达4.636亿港元,约合4.117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拍卖的第二高价纪录。第一记录为北宋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于2010年在北京以4.36亿人民币成交。佳士得表示,这幅苏轼作品来自日本。尽管佳士得认可这幅画为苏轼真迹,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这幅画的真伪尚需进一步鉴定。

《枯木图》

宣传材料介绍,《木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前往萧县圣泉寺时所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画面内容简洁明了:一株枯木、一具怪石,一丛矮竹。画作裱成手卷,其后有题跋4首,鉴藏印41枚。由于该《木石图》后有书法名家米芾的题跋,使得这幅绘画格外引人注意。据佳士得官网介绍,1937年此画流传至北京书画商及古董商白坚夫手中,其妻为日本人,此后该画被带往日本,直至被佳士得公司从日本寻回。

米芾 题跋

看到此次拍卖,国学师兄想起2013年中国私人收藏家在纽约苏富比耗资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所购的苏轼《功甫帖》。而后,多名书画专家质疑《功甫帖》为双钩廓填的伪作,同时该帖收藏者与鉴定专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真伪之辩。

《功甫帖》

有朋友问国学师兄:我国的古代字画为何如此值钱?这里有什么秘密和特殊意义吗?在国学师兄看来:近十余年来国际拍卖会中接连出现我国古代名人字画,并以惊人天价成交,反映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历史文化名人的感召力不可估量。

二,当前正是书画交易的一个黄金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稳定的社会形势更有利于艺术品的买卖及收藏。民间涌现出了一些个人实力雄厚的收藏家,斥巨资买卖艺术品,活跃于国际市场。

三,爱国情结。我国有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历经了数十年的沧桑岁月,列强入侵、半殖民地阴影笼罩下的国人低头夹尾一个世纪。如今国家富强了,国人为这头睡醒的狮子而骄傲,所以收回当年被八国联军入侵窃取的国宝、艺术品,便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爱国情结。

四,被西方瞄准的时机。当前正是书画交易的黄金期,持有中国名人字画及艺术品的西方收藏家必定掌握了这个时机,尤其私人持有者他们已经不淡定了。除私人外,西方的一些机构组织也藏有不计其数的我国古代艺术品,有些甚至是密不外传的。譬如:

王羲之《行穰帖》现藏于美国

王羲之《丧乱帖》现藏于日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私人藏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现藏于日本

贺知章草书《孝经》现藏于日本

褚遂良所书《大字阴符经》现藏于美国

钟绍京《灵飞经》现藏于美国

黄庭坚《赠张大同古文》 现藏于美国

米芾行书《虹县诗卷贴》现藏于日本

米芾行书《吴江舟中诗卷》 现藏于美国

赵孟頫《洛神赋》现藏于美国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现藏于日本

五,文化艺术的衰落。当代文化艺术尤其国学文化领域有着明显的衰落,我们这样讲绝非危言耸听,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文化艺术,现代社会发展、物质经济空前下,传统文化除了审美艺术之外几乎无法为社会经济所服务。以至于国学大师少了、真正的鉴定家少了、高仿假冒艺术品多了,炒作名人字画艺术品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浅谈苏东坡《枯木图》的前后人生

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20岁的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枯木图》便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所绘,时年40岁。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苏轼回朝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国学师兄说:苏轼学养丰厚,博闻强志,但他政治失意,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作为北宋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者,他是政治党派斗争的牺牲品,他反对王安石暴风骤雨式的政治变革,又反对司马光的因循守旧,故而得罪了两位位居多年的宰相。作为皇帝的老师,他多次被贬谪流放,远至岭南,更甚海外蛮荒之地。即便如此,无论命运如何坎坷,他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放弃一个文人的忠君爱国之心;没有放弃对文化艺术的终身研究。苏轼的人生渗透着达观、积极、潇洒。

浅析《枯木图》

《枯木图》长卷

图中主要元素为一棵枯木,虬屈的姿态犹如扭曲挣扎的身躯,显示出无穷的气势。此树暗含着庄子的“柔弱思维”:卷曲是内敛和谦逊,同时干枯又是坚硬和遗世独立,这种气势明显有着枯木逢春的征兆与迹象。

树下怪石尖峻硬实,石皴盘旋如涡,似快速旋转的动感画面,更显此石顽强的生命力。枯树与怪石精妙结合,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石后一丛细竹,给人以希望之感。画面通过情绪意境的描绘,展现出高深的艺术理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