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不如李世民出名,却是隋末帝王中最有良心的一个

提起萧铣这个人,可能知道的不多。其历史存在感不仅比不上李世民,甚至连秦琼都不如,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国人胜王败寇的观念太严重。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隋末乱世,萧铣也算得上一号,出身于西梁皇室,其叔伯姑姑就是隋炀帝的大老婆萧后,自己还当过皇帝,好歹也是地方一把手。

萧铣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也没落了,他长大之后,只好开了个书店,以卖书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萧铣侍奉母亲很孝顺。

后来,隋炀帝杨广册立萧铣的叔伯姑母萧妃为皇后,萧铣以外戚的身份被擢升为罗川(今湖南湘阴东北)县令,才算是弃商从政,走上了仕途。

据说,萧铣在县令任上干得还不错,比较受老百姓拥护,这一得民心,好事就来了,有人请他当带头大哥。

大业十三年(617年),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张绣等人想起兵造反,但是谁都不想当一把手。

本来众人欲推举董景珍,但董景珍担心满门抄斩,于是说:“我这声望不行,不能服众。罗川县令萧铣,出身高贵,上应天意。推他为主,不更好吗?”

于是,众人就萧铣为核心,竖起了“讨逆”的大旗。没想到,刚开张就吃了个大亏,颍川的造反派沈柳生一看萧铣要讨逆,就带人过来把萧铣一通削。

首战失利,众人都很郁闷,唯独萧铣大喜,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我想称王。咱们都知道,后世的朱元璋有比较成功的造反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为什么,这个萧铣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原来不封王,不足以服众。称王之后就可以用光复梁朝的名义来招降群盗。于是,萧铣自称为梁公,建立了新的政权。

果然不出萧铣所料,沈柳生得到消息马上率众归附萧铣。四周的起义军也纷纷来投,不到五天,远近前来归附的就达数万人。

人有了,地盘也就有了。公元618年,萧铣称帝,设置百官,其统治范围就扩大到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兵力也有四十万。

好景不长,李渊在收拾完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后,就想起了萧铣,于武德四年(621年),派李孝恭、李靖、李瑗等人带兵征讨萧铣。

这时候,萧铣正干嘛呢?你们谁也想不到。萧铣正在国内搞精兵简政,裁军一百万行动,这可是乱世啊,你不扩军备战也就算了,居然还裁军,真的是爱民如子啊!

因此,这仗就是一边倒了。萧铣不得已把宿卫战士数千人集中起来保卫内城,并下令召集兵马勤王,但那些复员军人距离京城太远了。

高潮来了。萧铣自知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对属下说:“天不佑我,与其力尽而降,徒使百姓遭殃。不如先行出降,可免战乱之害。各位何愁没有君主呢?”

于是,萧铣下令投降,并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 这充分体现了萧铣身上那种“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精神。

萧铣送到京师。李渊跑出来斥责其罪,萧铣回答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运气不好而已。田横称王,难道对不起刘邦吗?”气得李渊哑口无言,把他杀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