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 |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大足观音像 陈健 60x50cm 2004年

“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这句铭刻于作品原型——四川大足

石刻观音像——旁的佛家偈语,大概

讲的是面对困难时,仍需坚定信念,

才可抵达彼岸。

而其旁边两句

“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更是讲尽人间百态。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川大足刻,

在中国雕塑史上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也在陈健《观自在》系列作品的创作中

占有着极大的份量。

这里是画家1988年那一场

长达月余的中国佛教石窟艺术

考察之旅的终点,也是他创作

《观自在》系列作品的起点。

在这个以佛教雕刻艺术最终完成了

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著名的艺术圣地中,

陈健似乎找到了他艺术道路的方向,

也找到了他艺术创作的源动力。

他一直渴望着用西方的古典油画来探寻

中国佛教雕塑造型的演变。

这种探寻不只是一种考古记录,

其实也是一次满心喜悦的手摹心追,

一场自我存在确认的文化苦旅。

作为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

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

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

较之前代有所突破。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少有的

对背景进行了虚化处理,如果

不仔细探察,我们几乎难以探寻

其原型的容身之所。

笔触也被画家处理轻柔呢喃,

仿若“恋爱絮语”,道尽心中缠绵。

而观音周身那层淡淡的灰,

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梦幻而神秘的色彩。

显得即亲切又节制,

即冷淡而又关切。

在这里,

画家却只截取其头像的一部分,

而并未将造型全部的象征符号表达出来,

我想也算是画家心中的应有之义吧。

毕竟它是中国人民间信仰中

最具伟力的观音菩萨。

就正如苏东坡的诗中所言: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陈健

画家简介:1967年生于江苏宜兴。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协会员,现工作于杭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