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梁启超,蒋百里醉心社会文化活动

欧洲归来,蒋百里追随梁启超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文化活动。

蒋百里

当时的中国,各派军阀明争暗斗,时有混战发生,社会陷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之中。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正在飞扬激荡,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思潮,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各种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纷纷创办报刊,宣传自己救国救民的主张。一向以天下为己任的梁启超,当然不会置身事外。追随梁启超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有蒋百里、张东荪、丁文江、徐新六、蓝公武、陈博生、张君劢和舒新城等人,其中蒋百里是梁启超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欧洲之行使梁启超眼界大开,他决定在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拿西方文化“补助”中国文化,使中西文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为一个“新文化系统”。共学社与讲学社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

1920年4月,梁启超、蒋百里、张君劢、张东荪等人发起建立了共学社,社会名流如蔡元培、张謇、张元济、胡汝麟等人亦列名其中。共学社的宗旨是“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共学社的经费由发起人和加入共学社的人捐助。梁启超身体力行,首先将自己的新著《欧游心影录》的稿费4000元全部捐出。在他的带动下,王敬芳捐助3000元,胡汝麟捐助2000元,蹇念益、蓝公武、向构甫等各捐助1000元,商务印书馆则出资30000元。

由于梁启超醉心于著述和演讲,负责共学社具体工作的实际上是蒋百里。

梁启超

共学社的事务主要有四项,一是编辑出版《改造》杂志,二是编译欧美新书,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三是倡导图书馆事业,四是选派留学生。

早在赴欧洲之前,梁启超、蒋百里、张君劢、张东荪等人就发起组织了北平新学会,其宗旨是从学术思想上谋求根本的改造,以为将来中国的基础。

1919年9月,张东荪、俞颂华等人以北平新学会的名义创办了《解放与改造》杂志,以“解放自我、改造自我、解放世界、改造世界”为办刊宗旨。在该杂志出版的24期中,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和译文占了绝大部分。

梁启超归国后,对《解放与改造》进行了必要的整顿,自任主编,由蒋百里等人负责具体事务,于1920年9月将该杂志易名为《改造》予以出版。《改造》为16开本,每卷12期,1922年9月出版至第4卷第10期停刊。

蒋百里先后在《改造》杂志上发表了《代军阀而兴者谁?》《我的社会主义讨论》《是不是奢侈的装饰品?》《社会主义怎样宣传?》和《如何是义务民兵制》等10余篇文章,表述了自己对政治、社会和军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编译新书是共学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共学社同仁的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共学社1920年9月开始出版丛书,共分文学、哲学、史学、俄罗斯文学、经济、教育、时代、通俗、哲人笔记、科学等10大类,计100余种,对新学科、新思想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和蒋百里还把对蔡锷将军的怀念之情倾注到了松坡图书馆的发展上。1920年从欧洲归来后,梁启超决定把松社从上海迁至北京,并向政府正式申请创办松坡图书馆,以松社原有的6000余种图书和政府拨给的藏书家杨守毅的24000余册中文古籍为基本藏书。1923年,黎元洪政府批准了建馆申请,并拨北海快雪堂及西城石虎胡同7号为馆址,前者专存中文书籍,后者专存外文书籍。

蔡锷

1923年11月4日,松坡图书馆在北京正式成立,梁启超组建松坡图书馆干事会,设编辑与总务两部,梁自任馆长,蒋百里主持编辑部,蹇念益主持总务部。

为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梁启超亲书《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向社会公开募捐。梁在募捐的同时,还亲写大字卖钱筹集经费。他每天晚饭后休息十分钟,抽支烟,然后开始写大字,每个大字可卖8元钱,每月可得二三千元,全部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经费和购书费。

在梁启超和蒋百里等人的努力下,松坡图书馆成为当时一所颇具规模的私立图书馆。后来,该馆并入北京图书馆。

(杜继东:《蒋百里传》,中华书局,2018年版)

作者简介:杜继东,1966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历史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从事台湾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