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都知道,可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却说,丝绸之路说的就不是路

今天咱们来说一本《丝绸之路》。

提起丝绸之路,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队骆驼穿行在沙漠之中,把东方的丝绸、瓷器这些货物运到西方,再从西方运回那些有异域风情的产品。但是,这并不是丝绸之路真实的面貌,我们今天介绍的这本《丝绸之路》就是要告诉你丝绸之路真实样子:丝绸之路描述的是欧亚大陆交流的模式,而不是真实存在的道路,而且,它也不只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开始,它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有关丝绸之路的书很多,尤其是近些年来,研究者对丝绸之路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但是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了解,想选一本入门读物,牛津通识系列里的这本书肯定是最合适的。这本书谈的主要是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作者告诉我们,之所以会有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是因为欧亚大陆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真实存在,从生物、技术和文化都能找到真实例子。这种交流把整个旧世界都联系到了一起,可以说,丝绸之路对于古代人来说,就像是全球化对于我们那样意义重大。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历史学教授,他有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叫米华健。为了写这本书,米华健教授不仅亲自到新疆地区考察,还曾经走访了中亚的许多地区,并且参观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所保存的丝绸之路文物,所以书里有很多与文化精神有关的、生动翔实的例子。另外,米华健是“新清史学说”代表人物之一。新清史研究,重视对史料的重新解读,也关注原本历史不太关注的群体,比如这本书里提到的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形成的作用。

本次,我们先来看看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米华健提出,传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有四个误区,他反驳了这些误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丝绸之路是一张欧亚大陆之间交流的网,它形成的原因是欧亚人用多种方式在两个大陆之间进行交流。

“丝绸之路”这个词的创造者,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的一次讲座上,他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新概念。他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很多条真实存在的道路,起点是汉帝国,而终点是中亚。在这些道路上,丝绸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同时,汉帝国也了解到了一点点关于西方的地理知识。

但是,米华健教授在书里指出,这些早期对于丝绸之路的描述都不够准确。首先,这个名称特别强调“丝绸”就有问题。在欧亚大陆的贸易里,丝绸虽然很重要,但是在所有的交流里比丝绸重要的东西有的是,比如火药、棉花和纸张。而且,当丝绸不再是主要商品的时候,这些远距离贸易一样开展得很好。

更重要的误区是,有人认为丝绸之路是确实存在的一条或者几条道路,在很多历史课本里,还会在地图上标注出这样的路线。作者认为,丝绸之路更像是在欧亚大陆上星罗棋布的货仓,在它们之间的商品流动既没有单一的方向,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其说是线路,不如说是一张贸易形成的网络。

此外,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传统的看法是长安城和罗马城。它俩很重要这当然没错,但是丝绸之路连接起了整个欧亚大陆,如果只强调长安和罗马的重要性,那么就容易忽略在更广大的区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中间点,这些点都是当时贸易或者交流的起点和终点,对丝绸之路而言都有不亚于长安城和罗马城的意义。比如说今天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地区,这里不光是大部分商品的中转站,而且还出产了棉花,在文化方面则产生了佛教,这些对于欧亚大陆来说都很重要。再比如,处在中转站位置上的还有波斯帝国,它鼓励开展贸易,而且从中收税,而它想要的商品也会促使商人去贩卖,这样,波斯帝国也对丝绸之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语言都是波斯语。

作者认为,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是欧亚人用多种方式在两个大陆之间进行交流。

第一个,是游牧民族推动的贸易。在传统的观点里,农耕文明走向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经常会轻视游牧民族的作用,然而这是一种偏见,促进丝绸之路贸易不断开展的过程里,游牧民族是主要的推动力量,而且,他们的历史影响到了今天都一直存在。比如,我们能见到很多弹拨或者需要用弓弦演奏的乐器,它们的原型都是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发明,然后,随着牧民的迁徙来到整个欧亚大陆。你可以这么理解,游牧民族才是丝绸之路的创造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还是丝绸之路的自然环境。在欧亚大陆的中部,也就是研究者所说的中央欧亚地区里,主要的地形环境是草原、沙漠和山地,这样的环境让在这里生活的人主要都是游牧民。他们如果需要农耕民族生产的商品,当然还有那些奢侈品,就必须通过交换,所以,游牧民族不仅擅长骑马和战斗,其实也很擅长做生意。他们和农耕民族之间就形成了两种互动方式,要么做买卖,要么硬抢。他们从亚洲买来或者抢来的东西,可能就会被卖到欧洲,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促进了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

除了贸易之外,促进欧亚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宗教。宗教形成的边界超越了世俗的政权,信徒为了传播自己的信仰往往会游历很多地方,而且这些人一般都受过教育,会随身带着书,在路上也会传播自己的信仰和思想,这样也就帮助了文明的传播。信徒们也很喜欢记录自己在旅行里的见闻,这些都是记录文化交流宝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资料里,有一部我们非常熟悉的书,那就是由玄奘口述、他的徒弟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公元7世纪,这本书问世,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它都是中国人认识中亚和印度最重要的作品。

总之,丝绸之路不止是说汉帝国和罗马之间的丝绸贸易和交通,它更像是一张网,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把整个大陆连接起来,而且这样的模式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