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佳话的后续:李世民亲自砸掉魏征的墓碑 也许这就是皇帝

说起李世民,那就必须提起魏征。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胸怀较为宽广的皇帝,他欣赏那些敢于犯颜进谏的大臣。而魏征就是这样的大臣,他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君臣相得,共创了一段盛唐佳话。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魏征去世后,他的结局似乎并不是很完美。魏征死后,李世民悲痛万分,下令废朝五日,亲自替魏征撰写碑文。

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绝对是莫大的荣耀。但是仅仅过了半年,李世民又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直接原因是太子李承乾的谋反,魏征生前曾向李世民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二人,认为他们有宰相之才。后来二人得到重用,成为了太子的心腹。

李承乾谋反事件发生后,杜正伦和侯君集二人,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一个谋反情有可原,两个都谋反,那魏征肯定要对此事负责。

所以哪怕当时魏征已经去世,但是李世民还是砸掉了他的墓碑,君臣佳话就此画上了句号。

太子谋反是魏征墓碑被砸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其实历史上的魏征并不完美,他还是不懂得低调。

按理说,君臣之间的谈话属于机密文件,一般史料不会对外公开的。但是魏征把自己的底稿全部交给了史官褚遂良,意思是让史官传诸后世。

魏征出名了,那李世民可要倒霉了。魏征犯言直谏,都是指出了李世民的缺点,然后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别人看来,魏征是一个好官,李世民并非是一个好皇帝。

魏征的这种做法,就是想踩着皇帝的肩膀青史留名,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有个严肃的纪律问题。

魏征长期的进谏,也让李世民很不爽。每当自己想任性一下子的时候,魏征就站出来阻止。换做谁都不会高兴,更别说是皇帝了。

虽说魏征意见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让李世民享受不了皇帝的特权。这种怨恨慢慢地积累,终究会爆发。所以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找到机会就立马砸掉了他的墓碑,也许这就是古代皇帝的真实写照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