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哀痛的一首词,却因苏东坡一句话而被后人误解!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说起“千古词帝”李煜,想必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窝囊的皇帝,一个绝世的词人!确实如此,李煜虽称不上昏君暴君,但至少也是一庸君!而他所精擅的诗词书画,也成为人们指责其昏庸亡国的口实。

实际上,李煜亡国并非因其爱好诗词之道。早在中主时期,南唐就有国势衰败之象,李煜从登基为帝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北方赵宋王权的威慑之下,随时可能被灭国。据说当时南唐一位名徐锴的大臣临终时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意思就是庆幸自己死得早,不用当亡国奴了!可见当时宋强唐弱,大势已然,再加上李煜治国无能,南唐君臣也多奢靡享乐,亡国自然不可避免。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北上并幽禁在汴京,三年后被宋太宗赐死。而这短短的三年时间却是李煜得以名传千古的三年!这期间,李煜写下了很多思念故国,反映亡国之痛的词作,风格幽怨哀婉,意境优美深远。几乎每有所吟咏,必为佳作,每有佳作,必有名句可传!其中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传唱千古,可谓空前绝后!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的便是李煜被幽禁时所作的一首词,但这首词却因苏东坡一句点评而致后人误解: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是李煜沦为俘虏在汴京被幽禁期间回思往事而作。但苏东坡在引用这首词时点评道:“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后世因苏东坡这句点评,往往误解此词是李煜亡国被俘时辞别太庙所作。实际上,李煜仓皇被俘,何暇作词。但这首词却传神地描绘出了李煜被俘的场景和亡国的哀痛。

词中上阕写亡国之前南唐的繁华:建国近四十年,坐拥三千里版图,堪称大国!宫中高阁危楼,如同龙凤之状,直追霄汉,奇花异草,玉树琼枝,繁华无比!一句“几曾识干戈”突兀一转,生出无限悲凉!下阕承接“干戈”之意,写亡国之后,身既为俘虏,形貌也消瘦苍老,将无形的忧愁表现在有形的身体变化上,巧妙道出了心中的苦闷之情。结尾句回思往事,昔日国破仓皇被俘,辞别太庙之时,尚有宫中乐工在吹奏戚戚离别之曲,内心之痛无从说起,只能与宫女挥泪相别!

李煜的这首词全篇皆用赋体,直抒胸臆,明白如话,但意蕴深沉,情调凄婉,读之令人为其感伤不能自已!千古词帝,惜乎薄命君王!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