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成不世之功

一举灭掉宋国的齐闵王,也不是好鸟,一胜利就骄傲, 骄傲就荒淫无道,荒淫无道就使国家混乱,一国家混乱就给了早就盼着复仇的燕昭王机会。燕昭王派出卓越的将军乐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齐国的八十多座城池取下。最后只剩下莒国与即墨没能攻下。

这一年是公元前284年。燕国有机会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但这建立在一个假定前提下:燕昭王有足够长的寿命。如果燕昭王能再多活十年,并吞齐国后的燕国,一定会发展成战国第一强国。如果燕昭王再活三十年,统一中国的就不一定是秦国。

曾经有人为这一段历史写过几首诗,最后两句是:昭王不见伯乐去,人间安得黄金台。

乐毅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几乎整个齐国,但遭到了莒城与即墨城的顽强抵抗。乐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对两座城池围而不攻;同时,尽力安抚被占领地域的齐国百姓,如果一切按他的计划进行下去,历史将会是另一种走向。

在乐毅围城期间,莒城发生了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两件事:

狂傲自大的齐闵王逃到莒城,仍不改其狂妄,楚国援兵在大将淖齿率领下,赶到莒城救他,却因为受不了他的狂傲,干脆把他杀了,淖齿准备与乐毅就地分赃。

齐闵王手下,有个叫王孙贾的少年,齐闵王不是个好国王,但却是王孙贾的好领导,恩人。齐闵王死时,王孙贾没在他身边。王孙贾在莒城大街上听到消息后,马上把上衣右袖撕掉,露出右肩,在寒风瑟瑟的大街上,号召群众跟他一起,右袒杀敌,报仇复国。很快,不甘心做亡国奴的莒城人民,聚集到他身边,杀掉淖齿,赶走楚兵,固守莒城。

齐闵王死了,他儿子太子田法章当时被乱兵冲散,逃到退居莒城的太史嫩家里,没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说是个难民,被安排做杂役。也许王孙贵族天生有一种魅力,让他在众多杂役中迅速出类拔萃,被太史的女儿一眼看中。春心萌动的小姐爱上落难公子,相约后花园,私定终身,这一在明清小说中又俗又烂的故事桥段,居然在战国烽火中的莒城真实上演。

沉浸在爱河里的太子田法章,当然知道外面的变故。他既感动于莒城人民强烈的爱国之心,又迷醉于后花园温柔之乡。最终,还是作为国家领导继承人的责任心战胜了其他,他从后花园的温柔乡走出来,宣布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就以齐国国王的身份,投人到抗燕复国的洪流中去。

虽然齐国有王孙贾这样忠诚勇敢的少年英雄,有田法章这样勇于担当的最高领导人,但在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大将之一乐毅面前,也不过只能将齐国命脉延长一段时间而已。

——如果燕昭王不死, 齐国必亡。

只是,在齐国将亡的关键时刻,燕昭王死在了前头。

那一年是公元前280年,燕昭王死后,他儿子马上用一个叫骑劫的将军代替乐毅。乐毅没敢回燕国,直接去了赵国。

——属 于乐毅的历史大幕合上了。

骑劫代替乐毅后不久,燕军就被齐国将军田单火牛阵击溃,短短时间内,乐毅当年所有的战果化为乌有,齐国成功复国。

那位在后花园里慧眼识英雄的太史小姐,成为齐国国母,这是中国公子小姐爱情历史上绮丽的一章。而这位齐国国母,在战国末期,以娇弱之躯支撑齐国将危大厦。

一一公元前 265年,齐襄王田法章去世,孩子尚小,当年后花园里的小姐太史氏,以太后身份临朝决事。

在这一段时期内,陨落于战国天空,为我们所深深怀念的人物,除卓越的领导人燕昭王之外,还有卓越的哲学家兼文学家庄周(死于公元前280年)、卓越的文学家屈原(约死于公元前278年)。

当然,燕齐战争大剧及庄、屈文化星光之外,赵国的蔺相如与康颇联手演出的“将相和”喜剧,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那样为国屈己的宽阔胸怀,那样勇于改错的磊落肝胆。

只可惜,如今,这样的胸怀与肝胆,已成绝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