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摸清日军实力, 希特勒曾派密使观战

▲希特勒阅兵旧照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这三个邪恶“轴心国”所挑起的,三国乃是军事同盟关系。早在战争初期,德军就以强悍实力横扫欧洲大陆,而日军也将侵略铁蹄踏上神州大地。那作为日军盟友的德军是如何评价其军队战斗力的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德国人通过一场战役就彻底地看清了日军实力,这就是是“诺门罕之战”。

1939年,随着日军侵华进程逐渐加快,日本军部认为中国人亡国是迟早之事,就对日军下一步军事行动进行讨论。当时这些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整日为究竟是“北进”还是“南进”争吵不休。为试探苏军战力,日本人最终发动了“诺门罕战役”。大战爆发时,希特勒派出了一支密使观察团前往前线观战,其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是为观察东北亚地区战局形势,其二是则是考察评估日本盟军的战斗力,好为日后东西夹击苏联作打算。

▲日军剧照

日本人当然深知希特勒派出观察团的用意,因此为这场战役做了充分准备,不仅集中了日军最精锐的第23师团、“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双料王牌第7师团,还派出了全国唯一的坦克师团——第1坦克师团,可谓是掏出了全部精锐来打这一仗。对于崇信武士道的日本人来说,这已不是一场普通战役,而是上升到了事关国家尊严和日军军威的高度。

战前,日军以为此战又会像数十年前的“日俄战争”一样大获全胜,全军上下都抱着必胜信念,其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中将更是叫嚣道:“日军打败朱可夫的三个精锐师是绰绰有余的!当年日本让俄国怎么惨败的,今天也是如此!”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战役的最终结果却是日军惨败。

▲日本骑兵旧照

“诺门罕战役”后,德军密使给希特勒发去了观察团对于这次战役的汇报,并对日军在此战中的表现作出了点评。对日军的战前动员和训练,德军军官可谓目瞪口呆,接着又对日军以白刃战和冲锋为主的作战练习感到震惊。观察团团员们认为,日军的装备、战术水平与“日俄战争”时期并无差别。在双方都投入坦克部队后,德国人发现日军的坦克“皮薄肉脆”,比一般的大型拖拉机强不了多少。在5月27日的首次战斗中,自大的日军坦克盲目冲锋杀向苏军,结果自然是被杀得尸横遍野。

此外,日军骑兵战术也愚蠢至极,不要命似的成群冲向苏军的喷火坦克连,结果一日之内就被喷火坦克烧光。6月20日,日军又愚蠢地派出坦克师从正面发起冲锋,然后用步兵迂回包抄,德国人不明白日军为什么要在广阔平原上用步兵包抄而不用坦克,这下子步兵成为了苏军坦克的活靶子,被肆意碾压冲撞,下场当然是死伤无数、尸陈沟壑。在日军坦克师被全歼后,小松原道太郎一气之下竟然派出步兵发起夜袭,结果只会再次上演旅顺高地的惨烈场景。

最令德国人不解的是,为了彰显英勇,日军大批军官竟然带着士兵举起刺刀冲锋,结果自然是被苏军坦克碾压,全队溃散下死伤无数。德军密使最后总结道:“日本人不仅弱,而且还很愚蠢。他们简直是中世纪的骑士,是一群拿着步枪的愚蠢莽夫,与其结盟实非明智之举。”

▲二战时期苏军坦克

由于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军碾压,令昔日不可一世的关东军颜面尽失。在战争结束后,那个叫嚣能打苏军3个师的小松原道太郎剖腹自尽,日军“北进”派也偃旗息鼓,不再提及,转而南下侵略东南亚和与美国开战。另一方面,当德国密使的报告在送到柏林后,希特勒对日军大失所望,于是他只能自己集中兵力向苏联开战了,这也正是在整个二战进程中,日德两国始终没有从东西两侧夹击苏联的原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