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项羽灭掉强秦后,为何要大分封诸侯呢

项羽幼时国破家亡,随着叔父项梁逃亡吴中,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项羽的教育大多传自项梁,项梁所学又是战国时代楚国那一套腐朽落后的贵族教育。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变法最失败的国家,封建制度从来没有在这个国度真正实行过,统治权还是来自公室和旧贵族,甚至楚王的权力也被狠狠架空。

楚国最后对阵秦国,项燕的失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楚国内部贵族的压力,这与争权夺利的南明政权颇为相似。再加上项羽少年时代读书不精,自然无法懂得世间的大道理。从吴中起兵可以看出,项氏叔侄并不相信郡守起义,而是直接杀之取得控制权,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项氏叔侄对秦朝官员、秦朝制度的质疑。第二,项氏叔侄在秦朝生活了十几年,并没有被同化,还在苦苦保持着他那自以为是的贵族风骨,对于天下统一大势不屑一顾。日益想的不是对秦国取而代之,而是以光复楚国故地以己任。在抗秦阶段,项氏叔侄领导的楚军确实光复了楚国故地,也实现了灭秦的诺言。

待到天下待定,故态复萌,分封十八路诸侯,把最大的、最好的地盘都给自己,把卖命的、忠于自己的封到重地,把不出力的、敌对的分化瓦解,或者是干脆不分。而这十八路诸侯,大多以六国贵族居多,草莽出身者还是受到来自项羽的鄙视。即使是刘邦后来称帝,那也是先分封后来再慢慢收拾的他们!所以不是项羽不怕走周王朝的老路,而是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项羽神勇,千古无二,其军事才能无人可比,哪怕是韩信,照样数次败在项羽手下,但说到政治才能,项羽恐怕只能是非常平庸,称帝的事一件也没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