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改革,不仅革的是明朝,更重要的是人心

明朝的进程走到了张居正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走下坡路了。虽然对外还是保持着表面的繁荣,但是内部上其实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了朱元璋时期的奠定和仁宣之治所创造出来的繁华,但是也阻止不了后期越演越烈的党争局势。在内部实力不断消耗的情况之下,外部的威胁已经出现成长出来了。

北边的蒙元还在悄悄地发育,东南的倭寇不断地侵扰着,破坏当地。东边的日本还在虎视眈眈,想要找机会入侵明朝。而朝廷上的大臣还在想办法争权夺利,想的都是自己。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张居正出来了。他要面对的是一个身染重病的朝代,但是他的改革不仅仅是针对一个朝代而已,更重要的是针对人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张居正的改革针对的是人心,而不是针对制度。

打小就是苦大哈的朱元璋特别痛恨贪官,但是他更为痛恨的是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死的,他明白自己最痛恨的是什么。要是有办法的话,他宁愿自己一个人掌控一个天下,他宁愿自己去干活,去为百姓谋福利,也不愿意和官员合作,但是明朝的范围实在太过于大了,一个人是忙不下来的。所以,他需要妥协。然而就算是妥协,他也没有放松对文臣的警惕,反而是一直盯着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了朱元璋的警惕,所以明朝初期的时候,官场的风气还是比较正常的。大多数人都在老老实实干活,虽有极少数人在当蛀虫,但是也很快就被锦衣卫揪出来了。

然而,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繁荣以后,嘉靖时期所引导出来的问题,就彻底地点燃了明朝内部的问题。嘉靖时期,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出现了党争的问题,出现了官场风气腐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时朝廷上已经逐渐分成了派别。每个派别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不管对方提出了政策是好是坏,只要是对方提出的,那么自己这一方就要狠狠地踩上一脚。而这种趋势到了万历年间更为严重。那个时候,上朝不仅仅是议论政策,而是为了能够打压异己。

所以,张居正面对的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要是只有在制度上的明朝有问题,那么,还能够解决。但是,实际上他要面对的是整一个官场,他要面对的是所有文臣,而他是从这一个阶级里面出来的。他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他知道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整个官场的话,到底有多么难。然而,此时的他所处的环境,更容易实施他的想法。

当时的万历皇帝还十分幼小,才几岁的他就已经当上了皇帝,但是,当上了皇帝的他并不说明他具备一个皇帝所应该有的才略和胆识,反而是什么都不懂。而张居正一方面给皇帝当老师,一方面帮助皇帝管理天下。而正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万历皇帝在小时候对于张居正是十分放心的。他把大权全部丢给了张居正。因为手里有了大权,所以张居正才有能力,才有资格,去实施他心中的改革。不然的话,同样是臣子的张居正,怎么有可能去面对他走出来的那一个阶层呢?

后面的结局我们都猜到了。但是,张居正的改革不能说成功,但是也不能说失败,他为明朝再次续命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他的一条鞭法也仅仅是在他在世的时候坚持下来而已,其他政策在他离世以后就被废除掉了。他要面对的不是明朝,不是制度,面对的是人心。那么,大家对于他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看待的?觉得张居正的改革成功了,还是觉得他失败了?

参考资料:《明史》

原创作者:白冬,严禁抄袭,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