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经典旋律的背后,是明朝大才子的悲剧

喜欢《三国演义》的悦友都知道,在《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有一阙“调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这也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每每听来,悦史君都感慨千古人事,世界百态轮转。

能写出这阙词的人,当然也不是普通才子,他的前半生就是一骑绝尘,后半生坎坷到哭笑不得,明朝第一才子杨慎!

杨慎出身高贵,父亲是内阁首辅杨廷和,也就是大明第一臣的儿子,这样的条件,自然是教育条件好到不行,大神李东阳都表示要跟他做朋友。

到了参加科举的时候,杨慎更是开挂,第一次考卷被烧落第,第二次直接拿下状元,进入翰林院,仕途的起点非常高。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出了名的爱玩,再加上杨慎母亲去世,杨慎守丧再加主动辞官,没有干太久。

不过,这时杨慎的父亲杨廷和还是权利超大的内阁首辅,他在家也照样前途无量。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没有留下子嗣,杨廷和主张拥立明武宗的堂弟兴王朱厚熜继位。

朱厚熜就是著名的嘉靖帝,他把杨慎再次召进翰林院,还让杨慎作为自己的经筵讲官,但杨慎经常想办法给嘉靖帝灌输大道理,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杨廷和等众大臣要求嘉靖帝按照明朝礼制,将伯父明孝宗朱祐樘称为“皇考”,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称为“本生父”或“皇叔父”,但嘉靖帝坚决不同意,他觉得应该把自己的父亲朱祐杬称为“皇考”,并且追尊为皇帝,明孝宗只能称为“皇伯父”。

杨廷和抗争了三年,最终没能让嘉靖帝改变,只能告老还乡。

杨慎的主张跟父亲杨廷和一样,自然也得不到嘉靖帝的认可,杨慎决定集合年轻官员集体进谏,在左顺门哭诉,结果被嘉靖帝抓进诏狱,还多次廷杖,最后充军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云南永昌卫。

杨慎的充军之路凶险无比,因为他父亲杨廷和的仇家雇了很多杀手等着他,但杨慎走走停停,万分小心,才有惊无险地到了永昌卫。

杨慎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他没有自轻自贱,而是继续专研学问,还维护当地百姓利益,参与平叛等。

嘉靖帝特别痛恨杨慎父子,六次大赦都不饶杨慎,杨慎除了父亲杨廷和生病和去世期间两次回乡,其他时候只能在四川、昆明、永昌卫居住。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慎算是真正看破红尘,写出了旷世佳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被贬斥30多年的杨慎在永昌卫去世,直到嘉靖帝的儿子隆庆帝朱载垕登基后才得到平反。

悦史君点评:杨慎是一个大才子,状元的身份和他之后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他也是一个有号召力的官员,尤其是有虎爹的支持,然而,他遇上了明朝第一控制狂嘉靖帝,导致了仕途被迫中断,一生只能寄情山水、笔墨,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运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