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南北朝华丽的宫殿内,怎么处处是萧瑟?

透窗随览,晨起的贵妇,并不神采奕奕,反而疲惫不堪。窗外那春意盎然的景色,映入她眼帘却变了模样。这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应是受尽宠爱舒心自在的人,却偏偏透出股股哀愁。

伺候的婢女看在眼里,止不住满腔怜惜。不受皇帝宠爱的女子,即便风华绝代如眼前的甄夫人,也是满身哀愁呀!

魏晋南北朝女子

甄夫人浑然不觉婢女所想,或许知道也麻木了吧。她披散着一头动人的长发,踱步至梳妆台,等候那位特殊的朋友。

那特殊的朋友,是一条绿蛇。它似乎已知晓甄夫人的哀愁,每天在甄夫人梳妆时盘卷守候。看到这可爱忠诚的朋友,甄夫人终于展露出一丝笑容。

美人的笑容,更是动人,绿蛇想必也看傻眼,暗叹帝王对这美人的摧残。它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竭力帮助着甄夫人,每日在夫人梳妆时准时出现,盘卷出多样别致的姿态,向夫人传授着各种梳髻的方法。

魏晋南北朝女子

承绿蛇帮助,甄夫人将多种发髻的梳法学到手,一天一种髻,传奇飞跃惹人称奇。她将头发似游蛇一般扭转盘曲,人们看在眼里唤作灵蛇髻。

如有机会靠近甄夫人,可看到她将头发轻轻梳到顶部,汇成一股或多股,盘旋出各种形状,似蛇似花,端的是耀眼夺目。绝代甄夫人,配上绝世的发髻,她那一身炫丽的风华,让宫女们也抑制不住仿效之心。一时间,甄夫人的发式成为风尚标,宫女们随着夫人发髻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这只是一则故事,它在《采兰杂志》中有记载,是否属实却难判断。贴近现实来说,倘若真是甄夫人发明的灵蛇髻,也是她从生活中汲取到灵感创造而出,并非绿蛇每日候妆帮助。

魏晋南北朝女子妆容

只叹这位聪慧美丽、多才多艺的绝代美人,即便风华绝代,用心头梳多姿的发髻装扮自己,也难讨曹丕欢心。甄夫人被曹丕赐死后,后来才被登上帝位的儿子追封为文昭皇后。灵蛇髻诉说着一位寂寞女子的无奈。

待到南北朝,妇女创造出飞天髻。它的创意来自于灵蛇髻,又受佛教影响。女子们将集于头顶的发分成数股,做成圆环状,直耸在发上。那么多股发髻,交织耸立缠绕,多变又流动,比灵蛇髻更具美感与特色。

美感与特色兼存的飞天髻,迅速在社会上流行蔓延。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女子们大多喜爱梳这一头飞天髻。看起来,它在女子头上腾空而跃,似乎倾诉着女子们对美丽的渴望。

看看妇女们的发式,真是争奇斗艳。女子如花,发式也如花。只是不清楚,她们的心情是否如甄后一般复杂。

名目繁多,式样更新,妇女们多姿的发式让人目不暇接。有灵蛇髻、反绾髻,有百花髻、芙蓉归云髻,有缬子髻、堕马髻,有流苏髻、翠眉惊鹤髻,有飞天紒、回心髻,有归真髻、郁葱髻,有凌云髻、随云髻,有叉手髻、偏髻,等等,展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发业”的欣欣向荣。

那么多美丽斗艳的发式,夸张、超脱、奢侈,更是魏晋南北朝妇女内心的宣言。以发抒情,这是她们独特的心灵告白。

自然淡泊,向往自然的风雅,是魏晋南北朝知性女子的追求。长长的鬓发,潇洒飘逸,典雅中隐藏着淡淡的清淡感。

爱美,扮美,魏晋南北朝妇女很是拿手。单看她们的鬓发吧,只是简单地下垂过耳,垂至颈部,搭在双肩,却偏偏以一双巧手修剪为狭窄的薄片,那飘荡摇曳之感,跃然头上便别有风情。

爱俏的女子们,心思活泛着呢,她们将妆饰视为艺术,大胆追求着创新,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假发,便是魏晋南北朝女子最富创意的作品。特殊的蔽髻,传奇的灵蛇髻,灵动的飞天髻,朴实的平民髻,都是她们巧手下创造出的假发作品。

“宝镊间珠花,分明靓妆点。薄鬓约微黄,轻红谵铅脸。”蔽髻,是魏晋南北朝女子地位的象征。它精美奢侈,以金饰装扮不说,还有严格的使用制度,只有命妇才有资格使用蔽髻。

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妇女没法使用蔽髻,只能佩戴假髻。她们佩戴的假髻,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缓鬓倾髻”。就算没有蔽髻的复杂奢华,也不影响女子们爱美的心情。

在有限的资源里,普通妇女也能将发髻玩出花样,将那发挽成单环、双环髻,高耸上发顶,高大且具气势。

还有那灵动的百花髻、反绾髻,绚丽的涵烟髻、芙蓉归云髻,看起来真是夺目生辉,让人眼花缭乱。

如此种种,华贵繁复是美,简单朴实也是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