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变时,日本海军为什么没有发起第三波攻击

文/寂寞的红酒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珍珠港事变中,日本海军航空兵两次轰炸珍珠港,将珍珠港炸的满目疮痍。不过在这次轰炸中,虽然美国海军损失惨重,很多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但船坞、油库等很多重要设施都没有被炸毁,所以美国人利用这些设施很快恢复了元气。很多人将日本人没有发动第三波攻击归结于南云忠一的优柔寡断,也有人认为是日本没有能力发动第三波攻击。那么日本海军为什么没有发起第三波攻击?

首先,日本长途奔袭珍珠港,为了避免被美军发现,所以只能轻装前行,加上日本缺乏远洋补给船只,所以日本海军携带的物资非常有限,同行的几艘大型油轮还是征用美国的。在两次攻击后,日本海军的弹药已经储备不多,特别是800公斤以上的重型炸弹已经所剩无几,再次袭击只能加挂鱼雷,而鱼雷无法攻击地面目标,即使再次攻击也不过是对已经被炸的瘫痪的港内舰艇再攻击一回,攻击的意义并不大。

其次,日本长途奔袭珍珠港,对港内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军基地,美国在当地经营已久,港内军事设施齐全,物资储备充足,可以说美国人把珍珠港经营的固若金汤。为了防止珍珠港遭到攻击,美国人甚至把重油库藏到了山里,机库和船坞都进行了加固,不是一般炸弹能摧毁的,日军想摧毁这些设施难度非常大。所以日军摧毁的大部分都是在外面停泊的舰船和没什么防护的军事设施,日军几乎把能摧毁的都摧毁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摧毁或者无法摧毁的了,再轰炸也未必能取得多大的效果,白白浪费时间和弹药。

最后,日本海军虽然炸毁了珍珠港内的大部分军舰和军事设施,但美国的三艘航母全都不在港内,这让日本人非常担心。日本发动偷袭后,美军很快反应过来,所有的防空火力和飞机开始就位,附近基地的舰艇和军队开始集结增援,特别是在附近游弋的哈尔西舰队随时可能围堵日本海军。日本携带的弹药和燃料有限,航母和补给舰又行驶缓慢,日本已经来不及再次发动进攻,如果再和美军纠缠很可能回不去了。南云率领的远洋舰队是日本海军的精锐,特别是几艘航母和大型油轮简直就是日本的家底,所以南云忠一不会拿舰队进行赌博,一旦输了日本就完了,就失去了和美国抗衡的资本。作为一名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没有下达第三波进攻命令完全是从当时的形势判断,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云忠一并没有什么错。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浅析珍珠港事件中南云忠一的决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