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慎言》七句处世箴言,有道理有内涵,读后少走弯路

王廷相《慎言》七句处世箴言,有道理有内涵,读后少走弯路

王廷相(1474~1544年),字子衡,号滩川,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著有《慎言》一书。

一、知行兼举。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小宗》。知和行都应当得到重视,不可以偏废。

二、学博而后可约,事历而后知要。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见闻篇》。学识渊博之后才能得到其中的要领;经历的事情多了,然后才能知晓其中的道理。这句话说明为人应当多经历事情,多习知识。

三、广识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泛讲未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潜心篇》。广泛的学习,不一定都得当,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得到精髓。空泛的说话也不一定能够合乎道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的掌握技巧。广博的知识未必都是正确的,而经过认真思考自己心有所得的才是真知;广泛地讲述未必都与事实吻合,但是运用到纯熟的地步才是妙语。

四、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论诸理而尤贵达于事。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潜心》。论,谈论。达,通晓。君子的学问,不仅外表博大而且内涵尤为精深;不仅理论上说理通而且在行事尤其豁达。任何的知识,如果是是停留在书本层面,那将一定意义都没有。只有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知识的作用。

五、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见闻篇》。贪欲,是众多恶行的根本;清心寡欲,是众多善良行径的基础。

六、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国家能够得以太平,在于能够使得人民富裕起来;国家能够长久安定,在于人民心中喜悦。这句话说明,人民在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快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七、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出自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天下治理顺当安稳与否在于民众富不富裕,天下和合太平与否在于民众高不高兴,天下兴旺发达在于民风淳厚清正。这句话指出国家执政状况如何主要是看民众的生活、心情和行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