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只称魏王却不称帝?这两方面完全可以说明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在长达几十年的斗争之后,终于初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到了公元220年的时候,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便向曹操送了一份密折,上面的大致意思就是怂恿曹操称帝,并向他称臣。

作为当时势力最大的霸主曹操,在看到这称臣信的时候,非但没有一丝高兴,还大发雷霆,这是为何。很多人就会问了,难道时候曹操不想称帝吗?其实曹操城府颇深,但生气归生气,除了孙权的称臣信,曹操的手下也劝他称帝,但是当时的曹操坚决反对,并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自己是不会篡位的。

并公然举了一个周文王的例子,这个例子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上天要给他做皇帝的机会,就让他做一个不用篡位的周文王。曹操一生都在奔忙于自己的天下大业当中,到了曹操晚年的时候,朝廷政权已经基本上属于曹操,但是他却始终没有撕破这层隔膜,没有称帝。建安十九年,曹操被封为魏国公,也就是后来的魏王。

建安二十一年,曹丕被封为魏王国太子,很明显,这时的曹操已经有了自己的属地和王国。可是这个时候天下的皇帝依旧还是汉献帝,倘若曹操这个时候称帝显然可以有了借口。正如我们想象的一样,曹操其实现在已经开始策划称帝事宜,但不巧的是,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大乱子,汉朝太医令吉本和少府耿纪公然造反,诛杀长史王必,引得许昌城内人心惶惶。

本以为可以平定了这场战乱就能顺利称帝,可是就在平定战乱之后,此时刘备向汉中发起了猛攻,曹操便不得不前去支援。可是此时的刘备已经是有备而来,等曹操到达汉中之后,刘备分兵进行包围,由于曹操当时年迈,力不从心,最终汉中守卫战落得大败,刘备趁势夺去了汉中,曹操败退。

曹操战败之后,关羽又趁机攻打樊城,只见樊城之中,到处汪洋,曹兵再次败北,面对这两次的大败,曹操此时想必就是想称帝也没有了机会,原本势力雄厚的曹操经过这两次交战,兵力虽然没有损失很多,但是却完全挫减了部队的士气。所以从上面两个方面就足以说明,曹操称不了帝,如果强行称帝,可能自己一生所打下的基业,全部会毁于一旦。所以直到曹操临走的时候,也只是以魏王的身份进行安葬,这也算是一代枭雄曹操的遗憾吧,你们认为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