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千古名相,却是当时公认的奸臣,此人为何处在两个极端?

如果说到古代的奸臣,很多人都能够进入到大家的视野,比如赵高,就是他一手将秦朝带入深渊,如秦桧,将一代名将无辜陷害而死,当然像魏忠贤,明朝的灭亡和他都是有着几分关系,这些奸臣的存在,对于江山是有着绝对的危害,人们唾弃他们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古代有这么一位大臣,可以说对于他的评价这个经历是非常曲折的,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奸臣,但是在后世人们的眼中,他就是千古名相,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其实,历史上往往都是这样的情况,像我们现在都非常推崇的汉武帝,其实在汉朝并不被人们认可,尤其是他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使得国家经济衰退,百姓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在汉朝庙号非常严格的汉朝,他甚至不能够被讨论关于庙号的问题,因为这个争议太多,不好评价,刘弗陵干脆也就暂时没有去讨论这个问题,也就是后面他的曾孙刘询由于出身的问题,必须要借助于刘彻来证明自己嫡系子孙的地位,也就定下了庙号。

而这个不被当时人们认可的大臣就是王安石,相信就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名字,毕竟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气的文学家,无论是诗词,还是古文,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听到过他的名字的,这个人从小就有大志向,能够看得出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够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当时的很多大臣都是非常看好此人的,而他也是在22岁的年纪就考中进士从而进入到了官场。

这个人为官清廉,这一点是非常准确的,在官场的35年中,生活都是非常简朴的,就算是后来成为了宰相,也没有改变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按照道理而言,这样的人肯定是一个能够得到百姓和官员的赞扬才对,但是他被认为是奸臣,和一件事情是分不开的,这个就是他主持的那场想要改变宋朝命运的变法了。

这场变法让宋朝的国库充盈起来,就连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得到了提升,也就是凭借着这份战斗力的提升,让宋朝再与西夏的战斗力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历来变法都是要遇到极大的阻碍,而且变法必然会触动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对于王安石肯定是非常的反对,这里面就是以司马光为首,他在王安石下台之后,也就走上了宰相之位,将新法彻底的废除了,所以舆论给予王安石的评价普遍不高。

当然这个人的性格也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做事情太急躁,所以当时很多的大臣都是批评他,也就是这样一种急躁的生活,让他的队伍中进入了很多投机之人,以此获得政治上的权力,虽然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正是因为他用人不当,所以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并不能真正给百姓带去好处,反而让这些官员借助变法,让百姓苦不堪言了。

所以当时的官场和民间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一直都是不高的,甚至还有人认为北宋的灭亡,就是源于王安石,但是后人往往是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且他的变法如果真的成功,肯定能够改变宋朝的现实,而且古代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失败的,但是这场变法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他也就被人们提升了地位,成为了千古名相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