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革命让我脱身苦海终获新生

李波儿时(前左)被寄养在二姨家时和姥姥(后右)的合影

沈阳解放后,身着军装的李波在照相馆留影

解放战争时期,寇玉亭在擦拭武器

李波之母

李波和寇玉亭摄于上世纪50年代初

1946年四保临江战役后的李波(右)

文/刘禾

李波,1930年生人,军人出身,参加过解放战争,是一位离休干部。按照中国农历虚龄,她今年89岁。她的丈夫寇玉亭,1923年生人,是一位1937年参加抗战的老八路,今年虚龄96岁。

我称李波为李阿姨。年近90的李阿姨头脑清晰,说话逻辑清楚。今年夏天,她看了我写的《父亲的歌》,把我找到家里,回忆了几段我父亲的往事,然后对我说:“你写的《父亲的歌》里提到你父亲巧遇嘎达梅林夫人牡丹,在嘎达梅林起义失败后,牡丹隐姓埋名,嫁给了一个人,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

“嗯……知道。”我在《父亲的歌》第三篇“巧遇嘎达梅林夫人牡丹”里并没有提到这个人,因为他与《父亲的歌》主题没多大关系。但我在查阅资料时,数次见到那个名字。“对。”李阿姨接着说,“他是我的生父。”“哦?怎讲?”我有些诧异。

牡丹后嫁的丈夫、李波的生父……李阿姨和嘎达梅林夫人牡丹在生活上并无交集,但在交谈中我发现,李阿姨这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波的生父是谁?她的一生又有何故事呢?

她一岁零五个月

生父去了抗日前线再没回来

吉林省洮南县(如今的洮南市)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曾是辽代“五京”之外最大的城市。洮南一直是军队驻守之地,奉系军阀张作霖、吴俊升都曾先后率部驻扎洮南,镇守着东北西部。据说张作霖的小舅子、戴氏之胞弟因违军规,被其枪杀于洮南。

上世纪20年代末,抗战爆发前夕,洮南地界里各族文化交流,百姓生活平稳。有一李姓人家是做首饰生意的,日子过得很是殷实。李家有一个儿子,四个姑娘。三姑娘出落得尤其标致,是洮南府有名的美人。

一天,李家来了个东北军的骑兵旅长,这人骑大马跨军刀,身后跟着马弁,神气十足,见到李家三姑娘甚是喜欢,不久便托人上门说媒。李家爹妈不同意,他们觉得行伍的靠不住。可是三姑娘自己愿意,那穿呢质军服的威武军人,已经深深吸引了她。在犹疑中,李家把三姑娘嫁给了这个军官,此后三姑娘随军开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这个骑兵旅长成为东北义勇军骑兵旅的将领,转战南北,东打西杀。此后,日本人搜捕义勇军家属,骑兵旅长的太太即李家三姑娘抱着一岁零五个月的女儿在地窖里躲藏了40多天,后来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回洮南娘家。此后的兵荒马乱之中,李家三姑娘和骑兵旅长再也没有见面。

这个一岁零五个月的女孩乳名小亚力,就是后来的李波。从李波记事起,母亲为躲避日本人,扔下她逃命去了,瘦小的李波被送给了洮南当地一个盲人,那家人很穷,姥姥眼看着这个小丫头黄皮拉瘦快饿死了,很心疼,就用两斗高粱米换回小李波,给了李家二姑娘。姥姥对二姑娘说:“你把这可怜的孩子养着吧!不管咋的,她是你妹子的孩子,长大也是你的一个亲人!”

二姨成了养母,二姨父成了养父。养母家也是一个大家庭,上有大伯,下有叔叔。叔叔在县城开个小诊所,大家庭的生活还过得去。年幼的李波没有亲爹娘,在这个家庭里虽然能吃饱穿暖,但幼小的心灵却十分孤独。打从记事儿起,她就经常被大伯和叔叔家的孩子们欺负,常说她;“你是哪儿来的?你是要来的臭丫头!”到了八九岁,疼爱她的姥姥也已经过世。没人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坐在窗前唱“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爹娘呀!”看着白云,想念姥姥,禁不住两眼泪汪汪。

童年寄人篱下

刚烈的她从不管那个坏继父叫爹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原本生活殷实平静的李波外祖母家,此时已是家破人亡。姥姥唯一的儿子,李波的老舅也参加了义勇军打日本而牺牲。生父杳无音信,生母跑了,舅舅战死,姥姥也去世了。没有亲人的李波常常暗自忧伤,有时受了委屈无处诉说,大冬天自己一个人跑到荒郊野外姥姥的坟上痛哭一场,那荒草和坟冢中似有野狼的眼睛盯着她,她又吓得往回跑。

一天,大娘和养母在堂屋边做饭边唠嗑,大娘说:“赶明个把小亚力说给小十一。”(小十一是附近老时家的男孩,一只眼睛看不见,很小就去放牛)。正在屋里看书的小李波听见这话,立刻跑出来对着大娘吼道:“把你的小珠子给他!”这时的李波已经十一二岁了,虽然寄人篱下,但是她可不想逆来顺受。

李波说,“养母没少打我,稍有不对她就拿起烧火棍。但我不记恨她,她虽不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但不管咋样,她能叫我吃饱饭,冬天有棉衣,夏天有单衣,没有受冻挨饿。有病还让开诊所的叔叔来给诊治。我在养母家也能去读书。再大一点儿,边读书边帮家里干活,去野外挖野菜,一次能挖回一大筐给家里喂猪,去园子摘菜也是我的活儿。”

这时,李波的生母出现了。原来她在辽南一个小县城落脚,又嫁了个男人,就把李波接了过去。李波满以为这一次会得到缺失母爱的补偿,谁料刚进家门,母亲指着继父说:“这是你爹!”李波没吭声。这个比她母亲小几岁的男人时常在外喝酒嫖赌,对李波不仅没有一点点父爱,还常用猥琐的眼神盯着出落成少女的李波。

李波晚间睡觉时,母亲叮嘱她:“把房门插紧啊!”毕竟是亲生母亲,李波听出话外有音,时时小心。李波在这个家里就像使唤丫头一样洗衣做饭。她每天早早起来给全家做好饭再去上学。寒冷的冬天洗衣做饭鼓捣水,一双红肿粗糙冻裂的手,握笔都很艰难。

李波从不管继父叫爹,也不和他说话。她看不上这个人,也是为了保持距离,防着他。一次母亲没在家,李波在做饭,继父从外边回来,从后面照李波的脖子就撸了一把,刚烈性子的李波一把推开他,杏眼圆瞪:“去你的吧!”吃饭的时候,李波将饭桌往炕上大声一撂,以示抗议。继父十分不满,对李波母亲说:“你看看,这就是你的丫头,干点活儿就耍脾气!”此后,继父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追打李波。

李波的母亲逃难后没再生育,她把李波接来,用自己的私房钱继续供李波读书。她有自己的小算盘,想让李波念书学个助产士,将来还指望着李波给她养老呢。可是李波觉得这个家再也呆不下去了,她想回到养父母身边。她写信给洮南的养父母,想让他们给她寄点路费。可是小姑娘连买邮票的钱也没有,她把写好的信夹在书里,却被继父发现了!

参加革命队伍

拼死一搏逃出旧家庭

继父对李波母亲说:“还指望她给你养老,你看看她跟你一条心吗?”母亲急眼了,怪不得这丫头跟谁也不说话!拿起斧子就要砍她,厉声说:“跪下,给你爹赔不是!”李波跪下赔了不是,屈辱的泪水从倔强的脸庞流下。

“我母亲要是有事出去,多黑的天我都在外面站着,从不进屋,以防那个男人图谋不轨。”李波说,她不想再受这屈辱。心想要不就自杀,要不就逃跑。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不久,八路军来了!李波听说共产党的队伍好,为老百姓做事,就注意观察这支队伍。“我一看还有女的!”李波心中暗喜,这回有主意了。她决心要偷偷去参军!临跑前一晚上,李波思前想后,一夜未眠,最后决心拼死一搏。

一天,李波早早起来给全家做了饭,下着小雪,李波背着书包上学走了。但是她并没有去学校,径直来到部队驻地,闯过岗哨大门进到院里。部队领导说,“哪儿来的小姑娘?没有你爹妈的同意,你不能参军啊!”李波下跪痛哭:“不收我,我就死在这儿,那个家我是不能回去了!”他们拉着姑娘红肿破溃的手说,唉,亲妈怎会这样?

这是1945年12月,李波一跑,跑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这一年,她15岁,从此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后来,李波的母亲找到部队百般劝她回家,她坚决不回。不久,共产党的部队撤离辽南。母亲竟把李波身上仅有的一条短毛裤要了回去。这是她从家里穿出的唯一的一件御寒衣服。李波坐在大卡车上随部队向安东(今丹东)撤离,寒风吹透了身上单薄的军服,她一阵阵打着寒战,但还是大声唱着新学的歌曲《骑兵之歌》:

在这广阔的田野上在路上,没有风却扬起砂尘,这是我们勇敢的骑兵!

我们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假如母亲问我去哪里,我要为祖国而战,保护你呀亲爱的母亲!

邂逅郎君

文武双全的寇参谋长

唱着革命的歌,李波回想自己孤苦的童年,屈辱的少年,用逃跑的方式告别没有感情的生母,向往新生活的开始,百感交集。就这样一路唱着一路哭……1946年,部队撤退到安东,当地的《大众报》以《小李逃出了虎口》为题,报道这个小姑娘的遭遇。

部队把李波送到安东军政大学,有一天是星期日不上课,从营口来的三个同学说,听说寇参谋长也来安东了,咱们去看看他!招呼小李同去,李波说,谁是寇参谋长?我也不认识他,我不去。同学们说,呆着干啥,走吧!于是他们拉着李波一起来到寇参谋长处。

寇参谋长既寇玉亭。1923年生人的寇玉亭,老家在河北省河间市,是家中独子。七七事变之前,国民党第三兵团二十九军赵登禹将军率一三二师在河间驻防,恰在寇家附近,平日里这个少年就常看他们训练。大刀队操练时队员们个个斗志高昂,那精气神一下子就感染了他,“我也要去当兵!”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11月,还不到14岁的寇玉亭参加了八路军。他在八路军冀中军区四分区当兵,司令员就是赫赫有名的吕正操。

寇玉亭当兵不久,连长看他有文化又机灵就让他做通讯员。一次连队和日军交锋,眼看就要失守,连长命他去营部报信,寇玉亭知道全连的性命都在他手里,骑着辆破自行车拼命蹬啊蹬!身上的破棉袄被汗打透,子弹在耳边嗖嗖飞。等他完成任务返回连队时,连长已经牺牲了。

1942年,寇玉亭任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的作战参谋。4月在冀中军区参谋训练队受训,归队途中遭遇日寇的“铁壁合围”,身处包围圈中。当时日军约有四五千人,是对冀南地区的第二次“铁壁合围”。包围圈从周围的数十个村庄逐渐缩小到几个村庄,马嘶人嚎,死伤无数。寇玉亭当时身上没带武器,不能硬拼,只能想法突围,他边跑边想,宁死也不能让鬼子抓去。后来他听着北面似乎枪声没那么响,就朝北跑,谁知跑着跑着,面前出现一条两米宽的壕沟,鬼子就在里面!

说时迟,那时快,寇玉亭凭着两条长腿,两臂一扬飞过壕沟,霎时,还没等壕沟里的鬼子反应过来,寇玉亭凭借地形掩护飞奔而去,后面是鬼子的叫喊声和飞来的子弹,他竟毫发无损地冲出了包围圈!1939年,寇玉亭因作战勇敢被评为模范青年队员称号,1943年参加了延安保卫战。1945年8月,寇玉亭所在部队赴东北接受日本投降,寇玉亭虽然才二十出头,已经是个老八路了,任团职干部。

寇玉亭高高的个子,一身英气中带着儒雅。此次他是随部队从营口撤退到安东的。已到论婚年龄的寇参谋长对眉清目秀且聪明可人的李波一见钟情,他托另两个学生给军政大学校长带了一封简单的信,说明自己的心意。几天后,教导员找到李波,笑着说:“给你找个对象,你看寇参谋长怎么样?”

1948年11月

他们在刚解放的沈阳完婚

李波睁大眼睛,十分惊讶。她知道在部队个人婚姻都由组织决定,但没想到婚约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她遇上了一个年轻帅气、身经百战的参谋长。他就是自己的梦中人,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他!“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组织上安排李波随寇玉亭去宽甸锻炼。

1946年,辽东军区四分区宽甸县大队驻防宽甸青椅山,寇玉亭任县大队政委,他率队与敌人打起了拉锯战、游击战。1947年,寇玉亭率部参加解放宽甸战斗,步步胜利,士气高昂,而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不久,寇玉亭离开了宽甸,随部参加了围困长春战役、辽沈战役等。

1948年春,寇玉亭所在部队改编为东北军区独立三师,他调任该师八团政治处主任。该部奉命向沈阳挺进。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李波和寇玉亭相聚在沈阳。1948年11月15日,他们由部队师政治部批准,在沈阳结了婚。部队还在小南门的一个药铺里给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他们结婚后,寇玉亭又相继参加了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寇玉亭荣获国家颁发的抗日战争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战争的三级解放勋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沈阳解放后,李波的母亲曾来沈阳一次,她看到李波成为一名军人,还嫁给了部队的“大官”,不再说什么,内心也为自己的过去而愧疚。但是,李波的生父是谁?母亲一直对她三缄其口,这仍是李波的未解心结。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波的母亲后来也参了军。

李波离家参军后,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她的母亲与那个男人离了婚。开始,母亲给第四野战军的首长带孩子,后来自己也参军并随军南下,于1951年嫁给一个部队干部,定居长沙。后来李波的母亲转业到地方工作,50年代还连续几届被选为长沙市人民代表和市劳动模范。

是社会变了人也在变呢,还是曾经的李家三姑娘本身的潜质得以发挥被社会认可呢?李波说,她既怨恨母亲,又理解她,母亲命运多舛,旧中国动荡的社会、日寇入侵造成了她夫亡子散,前半生充满悲剧色彩,而共产党和新社会又给了她新的生命和活力。

李波从家里这一跑,不仅跑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还得到一个勇敢坚强、忠诚善良的好丈夫。这真是:

辽南军校遇郎君,郎君本是梦中人。英武军人出生死,沈阳解放来完婚。(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